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如何评价哔哩哔哩 up主刘嘉卓?
时间:2019-12-16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少年刘嘉卓因一则吉他指弹视频成了网络上的红人,背后是他父亲长达十年的苦心栽培。

这是一个关于三线小城、天才少年和落寞父亲的故事,有关价值、追求和梦想的代际转移。

做梦也没想过的成名饭桌上烟雾缭绕、觥筹交错。

刘晓龙每隔几分钟就站起来向客人敬酒。

他很少做东,更是10年来第一回喝酒。

这是个会轻易淹没在人群中的中年男人:身穿灰色暗纹T恤衫,中等个子,圆脸,小眼睛,笑起来嘴角有两道纹路,语速略快。

他面颊泛红,声调略高昂,不时拉着他13岁的儿子刘嘉卓一起,给知名足球评论员董路敬酒。

董路从北京赶来,称“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帮嘉卓一把”。

不久前,刘嘉卓的一则吉他弹奏视频突然在网上流传。

视频中的他身穿校服,抱着吉他,点弦、击弦、扫弦、打板,各种技巧之间变换自如,将一曲《thunder struck》演绎得极为流畅。

这段视频本是今年元旦时,刘嘉卓为学校晚会表演吉他弹奏,在办公室等候彩排时,几位老师随手拍下的。

原本只是在老师朋友圈中流传,不知被谁传到秒拍上。

3月16日,“@最神奇的视频”在微博上传了这段视频,并评论“这个小学生,未来的华语乐坛有你一席之地!”高晓松、李延亮等知名音乐人在微博上盛赞并转发了这则微博,还有吉他高手对视频中刘嘉卓的技巧进行专业分析,称“已经掌握难度极高的‘复合节奏’”,“指弹技巧已经非常高超”。

网上许多人更是将刘嘉卓比作“中国的郑成河”,后者是凭借指弹技艺走红网络的“韩国吉他神童”。

董路与刘晓龙一家进行了一场私密谈话,他为刘家许下一系列愿景,其中包括希望帮助刘嘉卓联系更好的教育资源,“最好能去北京发展”。

在宴席上,这个父亲一杯杯往肚子里灌酒。

刘嘉卓在一旁极少说话,他看上去有些累了,但还是听着大人的话语,不时点头或是偷瞄爸爸几眼。

可能是酒精的作用,刘晓龙“无数次感到鼻头一酸,眼泪涌上来,又强忍下去”。

儿子学音乐十年,自己投入了十年,眼下的机会来得这么突然,比预想中的要早了一些,也更戏剧性——北京,名人,他做梦也没有想过。

晚餐结束,夜风中,微醺的刘晓龙脚步有些不稳,腰被儿子和妻子一左一右地扶住,一家三口并排,缓缓向家走去。

趁着夜色,他终于没忍住,红了眼睛。

刘晓龙觉得,仿佛从今晚开始,他的人生价值才刚刚浮现。

卡在缝隙中的父辈和这座城市的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刘晓龙是个标准的白银“工二代”。

他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父母都是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后简称白银公司)的职工。

刘晓龙不到20岁就进了西北铜加工厂,隶属于白银公司。

那时,白银公司每年金属产量惊人,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刘晓龙与所有白银人一样,有着共同的荣耀感和归属感。

转变来得过于迅速。

伴随国营体制改革,许多工人被买断工龄,多数像刘晓龙这样的年轻人则选择留下,他们才从业不久,即使离开,也拿不到多少钱。

出生于白银的知名音乐人张玮玮曾撰文描写这场上万人的失落:“随着国家极速转型,曾经日夜循环的机器突然停顿了下来,无数人被这个停顿甩了出去。

”刘晓龙卡在了缝隙中。

长达十多年的时间,他领着每月1300元的工资,勉强度日。

为了增加收入,他自学贝斯,日夜苦练,只为加入厂里的乐队,在业余时间多跑些演出挣钱。

90年代末的白银,凋敝的工厂、年轻人无处宣泄的落寞与荷尔蒙催生了歌舞厅的兴盛。

有时,刘晓龙跑一晚场子挣到的钱,比他一个月的工资都多。

他用小半年时间存下1000元钱,去兰州买下他迄今为止最贵的东西——一把中低档价格的贝斯。

但质量太差,没用多久,琴杆弯了。

他便自己动手做。

找来一个不锈钢棒作琴杆,用煤气罐来塑形;又找来一块木板,画出贝斯的样子,拿502胶水粘起来;最难弄的是琴品,刘晓龙动了动脑筋,将自行车链条剪成一段一段,问别人借了个调音器,一点点地焊上。

一次演出时,一位出身农村的领导视察,好奇地问他:“晓龙,你的琴怎么坑坑洼洼的?”他不好意思地回答,是自己做的。

领导受到触动,立刻向工会反映。

第二天,工会打来电话:已经批下一笔钱,让他去兰州挑把好的。

自此,刘晓龙成了工会眼中的“先进文艺工作者”,举办大型活动时,白银公司常把他“借”去演出。

有的领导甚至承诺,“铜(加工)厂效益不好,有机会把你调去白银公司”。

“借了8年,说了8年”,刘晓龙不曾挪窝。

每月拿着微薄的工资,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人生一片暗淡。

辞职在家照看儿子人生的希望是在儿子3岁那年燃起的。

某一天,刘嘉卓随口哼出一句曲谱,刘晓龙听出来,是钢琴曲《星空》的前奏。

他惊讶地拿起吉他,按照儿子唱出的曲谱一弹,旋律一模一样。

他自此认定,儿子有天赋,必须好好培养。

他暗定目标,在刘嘉卓10岁之前,要存够钱为他买一架电子琴。

次年,工厂发下了拖欠多年的工资,一笔10000块的“巨款”。

刘晓龙先用其中一部分换了一间稍大的房子,手中还剩余4000块,他咬咬牙,为儿子买下当年全白银最贵的一架电子琴——卡西欧CTK-3800。

请不起钢琴老师,刘晓龙就买来教材,先自学,再教儿子。

他的人生围绕儿子展开:拒绝一切应酬,下班就回家,全力督促儿子练琴。

有时甚至近乎严苛,每天刘嘉卓需要在琴前练满3小时,他那时还没有电子琴高,只能踮着脚去够,有时边哭边练,但从不反抗。

7岁那年,刘晓龙的哥哥刘晓亮来家做客,后者也是白银早年间最顶尖的吉他手,并在当地开设了私人教学班。

听见嘉卓弹罢一曲《大海》,刘晓亮当即决定收侄子为徒。

他为侄子准备了吉他,并决定免费授课。

每周末,刘嘉卓便背着琴准时去大伯那里报到,坚持数年。

刘嘉卓9岁那年,刘晓龙做出一个决定:辞去工作,全职在家照料儿子。

妻子拦不住他,也不清楚原委,只说工资低是一方面因素,另一方面“似乎是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

刘晓龙至今不愿提及这件“不愉快的事”,也因为“这件事”,他再没有碰过贝斯,无论儿子如何请求,他最多只拿起一把吉他与儿子合奏。

离开铜厂后,刘晓龙有过1年的打工生涯。

由于常常加班,他失去了督促儿子练琴的时间。

那段日子,每晚回到家,电视机总是发烫,沙发上布满油印子,“孩子一定是吃睡在沙发上了”。

刘晓龙回忆,妻子容易心软,根本管不住儿子,“我不在,孩子就放羊了”。

他与妻子商量,由他在家照看儿子。

他郑重地鼓励妻子,同时也是鼓励自己:“撑个几年,有信心能把嘉卓培养出来。

”没有工作经验的妻子找到一份超市的工作,一家三口依靠那份不到2000元的月薪过活。

“你的父亲是个失败者”刘家最贵的家当,是三把价值六七千元的吉他,一把是品牌赞助的,另两把是刘嘉卓前些年比赛赢回来的。

为了学琴,这个家庭已经无法负担多余的开销。

刘家几乎两周才开一次荤,刘晓龙夫妇称他们都不爱吃肉,儿子也不爱吃。

但在一次采访间隙,一名记者请刘嘉卓在路边馆子吃晚餐,看到他将一只鸡腿啃得干干净净。

刘嘉卓长这么大只吃过一回肯德基,还是因为过生日。

刘晓龙几乎切断了自己的社交圈,每天除了外出买菜、料理家事外,所有的工作只剩下督促儿子练琴。

在一个三线小城做一名家庭妇男并不容易,周边人的眼色让他感到颜面受损。

有时他难免烦躁,每月为赞助厂家录视频时,儿子的出错、表现不够完美都容易勾起他的怒火。

父子俩时常吵起来,有几回,刘晓龙还动手打了儿子。

最严重的一回,刘嘉卓撇下吉他,大喊“我再也不弹了!”刘晓龙也冲儿子大吼“不弹就不弹!你以为我天天盯着你练就轻松吗!”父子俩一个在客厅,一个在卧室,一块怄气。

一大段沉默过后,刘嘉卓默默地走到客厅,拾起了吉他,又练了起来。

有一次,刘嘉卓目光向下,略带愧疚地跟别人说,“爸爸都是为了我好。

为了我,他放弃了很多,也承受了很多压力”。

关键时刻,他也会护着父亲。

一次学琴时,大伯刘晓亮对嘉卓说,“不要跟着你爸学,你爸是个失败者”。

为此,刘嘉卓再也不愿跟大伯学琴。

刘嘉卓称,他已经完全入门,在大伯那里“没有更多的可学了”,再加上自己对指弹技巧兴趣浓厚,“他(大伯)教不了”,便开始自学。

指弹是难度极高的吉他演奏方式。

他从各种吉他爱好网站上找来指弹视频,调慢视频节奏后,对照着视频一节一节地学,父子俩称之为“扒谱子”。

靠这样的方式,刘嘉卓练习了越来越多的曲目,也掌握了更多技巧。

有网友留言,称他“只会模仿,不会创作”,他便开始下意识研究同一曲目的几个版本,并将不同版本的技巧融合在一起,甚至会稍作修改。

刘嘉卓每月录制两个视频上传至网络,收获千名粉丝,还有人称他为“b站的扛把子”。

他对吉他愈发入迷,由父亲驱动变为兴趣,若是几天不碰吉他,就觉得“手痒痒”。

他每天一练几个小时,每隔几首曲子站起来喝口水,再坐下继续练。

有时在睡梦中,他会突然有节奏地敲击床板。

刘晓龙知道,那是儿子在梦中练习打板。

有时,看着儿子弹琴,刘晓龙仿佛看到了自己,“我做不到的事,希望他能做到”。

刘晓龙口中“做不到的事”,是指以自己的爱好为职业,不用为生计发愁。

谈及此处,他数次用手抹拭湿润的眼眶:“我喜欢上音乐时已经20岁,太晚了,也没有条件。

他3岁就碰了音乐,我觉得他一定能(练)出来。

”去北京深造?如今,刘晓龙一天会接到十多个合作邀约的电话,有电视台邀请刘嘉卓做节目的,有乐器厂家愿意提供赞助的,还有自称要签下刘嘉卓为他做包装的。

刘晓龙都拒绝了。

他全心信赖董路承诺的帮助,并期待他能为儿子寻觅更好的资源。

董路回京后为刘嘉卓接下几个大型电视节目的邀请。

他还专门组建了一个微信群,用于讨论刘嘉卓的“发展事宜”。

在董路等人的介入下,刘晓龙已与校方达成约定,今后刘嘉卓将不再参与学校下午的课程,转为接受私人补习,强化语文和英语。

“嘉卓需要的是专业化学习。

”董路的观点与刘晓龙的不谋而合。

不同的是,在刘晓龙原本为儿子制定的规划中,终极目标只是“在白银成为一名优秀的吉他老师”。

他甚至与儿子商定,读完初一就辍学,“学校的负担太重了,孩子没有时间练琴,我怕他两头不到岸,还累垮了身体”。

刘晓龙最远去过兰州,从没出过甘肃。

小城越发割裂的阶层让他深信,“没有关系,基本不可能得到晋升”,而刻苦与实力在这里可能竞争力最弱。

这样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他对儿子未来的想象:“即使成绩好,没有关系也分配不到好工作,不如休学,练好手艺。

”去北京甚至更远的地方深造音乐,是刘晓龙想都不敢想的事。

不过现在,很多事情都可能发生改变。

儿子的突然走红,让刘晓龙清楚,机遇和危机都可能埋伏在前路。

不断有人提醒他,要警惕一切商业化运作,小心变成“伤仲永”的故事。

刘晓龙总郑重地点点头。

这几日,面对媒体和种种声称要“合作”的人,刘晓龙心头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怕自己做出的某个错误决定,会影响嘉卓的一生”。

一个记者提醒他,“小心不要让嘉卓成为另一个林妙可”。

他立刻直起身子问,谁是林妙可?对方回答,是另一个年少成名,又因种种原因被舆论伤害的未成年人。

听罢故事,刘晓龙不忘追问:“她现在怎么样?毁了吗?”按照董路的规划,刘嘉卓日后将举家进京,“孩子接受专业化训练,父母可以同去照顾”。

刘晓龙坐在沙发上,双手不停地来回摩擦。

他深感自己见识有限。

“现在嘉卓面临的舞台太大了,”他皱起眉头,“感觉自己黔驴技穷了。

”一段短暂的沉默后,他叹了口气。

“如果嘉卓真的能受更好的教育,我已经想好了,”他抹了一把泪,“我就放手,让孩子往更高的地方飞。

”文 / 卫诗婕 编辑 / 陈璇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尊重原创,侵权必究。

想看更多,请移步每日人物微信(ID:meirirenwu)。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