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如果柴荣不死中国会怎样?
时间:2019-12-11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1朱熹说:晋悼公幼年聪慧似周世宗。

只是世宗却得太祖接续他做将去。

虽不是一家人,以公天下言之,毕竟是得人接续,所做许多规模不枉却。

且如周武帝一时也自做得好,只是后嗣便如此弱了。

后来虽得一个隋文帝,终是甚不济事。

大体,从内政而言,后汉、后周、北宋太祖朝,包括太宗朝,无论是官僚群体还是基本政策,都有相当的连贯性与一致性。

说到底,947年后汉建立到976年太宗继位,不过三十年。

这三十年的基本政治、军事格局大体相仿:耶律德光去世以后,辽国不再推行南下战略,北方局势暂趋缓和;数十年战乱之后的河北,农田荒芜,人口流失,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随着河北、河东等地职业军人向开封、洛阳一代迁徙,中原的禁军具有空前的实力,对周围政权的军事压制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随着禁军系统的强化与膨胀,中原政权必须改革地方治理,提供稳定的财源,安置功勋卓著的军人。

这些改革的推进,又需要一个成熟、稳健、高效的文官团队。

黄巢之乱以来,大量中原士家丧尽。

新兴的政权甚至需要在边缘地区延揽人才:冯道来自瀛洲,王仁裕得自秦州西川。

950年以后,或许一些精英家族重新开始向京畿地区迁徙,但无论如何,从各地延揽文人士人,重建晚唐以来政治文化的格局,便成为当务之急。

后汉以来的君王,大体就身处在这样一个世界中。

某种意义上,他们有着无上的权力,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承担了无数人对他们无声的要求与期待——在这个意义上,他们又被捆绑在规则的世界之中。

这些事情,周世宗要做,宋太祖也要做。

所以,朱熹说得好,“虽不是一家人”,但是“以公天下言之”,就是得有人接着做。

如果周世宗还活着,那他也是一样:继续做下去。

2就军事而言,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么?朱熹说:五代时甚么样!周世宗一出便振。

收三关,是王朴死后事。

模样世宗未死时,须先取了燕冀,则云中河东皆在其内矣。

本朝收河东,契丹常以重兵援其后。

契丹嫌刘氏不援,始取之。

朱熹相信,如果周世宗在世,一定会先取幽燕,再平河东。

换而言之,在他心目中,周世宗真是一代霸主了。

但朱熹似乎忽略了一些问题。

无论周世宗死或不死,中原的军队都面临一些非常棘手的问题。

首先是军中的功臣权贵。

五代战争频繁,许多人还是一介草民的时候奋力一搏,立下了战功,然后就开始舒舒服服的过好日子了。

他们在军中也许还兼着要职,地方上至少还挂着刺史,一旦开战,先想着保命。

这确实是周世宗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高平之战樊爱能、何徽关键时刻掉了链子,三军陷入危机。

樊、何就地正法了,但军中的旧臣始终是个问题。

史书说:世宗将北征,命通与高怀德、张铎先赴沧州。

先不说高怀德,张铎这个人就是要钱太守的典范。

周世宗似乎还是愿意把这些老将挪来用一用。

他觉得这些人更有战斗经验?还是他担心这些人在地方上做节度使反而麻烦?无论如何,万一出了什么乱子,这不是开玩笑的。

难道要再蹦出一个赵匡胤来……另一个问题,就是曾瑞龙先生早先说过的,五代用兵,武将喜欢斗勇,以进为荣,以退为耻。

在有限的空间内,城廓河道之间,步兵与步兵对抗,问题似乎不大。

但开阔空间、复杂地形,面对契丹的机动部队,宋军的悲剧并不是偶然的现象。

结合前一点,少壮的武人求功心切,开始死追佯退的契丹人,追求享受的老将们却以极慢的速度向北推进,最好避免战斗。

这时怎么办?难道一开始就设计好阵图么?嗯,宋太宗也这么想的……毫无疑问,周世宗的军事能力远高于宋太宗——质疑这一点我觉得意义不大。

但个人的统筹、指挥能力是一回事,整个军队系统的现状、武人群体的作战倾向又是另一回事。

就算周世宗三关之后,幸运地进入幽州城,这根本不是战争的结束。

恰恰相反,中原契丹间全面战争重新展开。

这个时候该怎么办?中原军队的顽症,不是补充军马就可以解决的。

武将群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如何规范化?如何协调勇怯不一的各个作战单位,又防止过度干预?并且,在幽州城如果驻扎重兵,就一定能防止契丹长期骚扰了么?这支军队又怎么控制?等有天幽州的武夫悍卒占领中·环了,嚷嚷这权那权了,又怎么办?总之,我觉得宋太祖的统率力大概89吧,宋太宗61,就算周世宗有99好了。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这些能力上的差距真的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么?我表示怀疑。

譬如打三国11,对方骑兵,武将“疾驰”,你这里啥特技都没有,出剑兵还是骑兵,主将统率多少,能有什么差别……但我想朱熹还是对的。

无论周世宗能做到多少,他身上至少带着一种霸气。

那是一种南宋人、以及很多时代的中国人非常希望看到的霸气。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