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如果你是《幻乐之城》作品的导演,你会做出什么样的改动?
时间:2019-12-11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随兴而答,感谢邀请。

内容有所删改。

我坦白讲一件事情,我是王菲的粉丝。

不过不是颜粉也不是声音粉,纯论声音或者颜值的话,我有另外更喜欢的类型,所以,尽管她气质出众,声音人格鲜明,但这都不是我喜欢她的最主要原因。

我当初之所以粉上王菲,是因为我意识到几件事情,这几件事令我发现她的独特性。

而跟此题有关的一件事是——王菲的语文能力极其出众。

这体现在:1.王菲唱歌时的断句、咬字、轻重音等方面体现了她极佳的语感。

2.王菲对待歌曲,总能有一个新鲜而又合适的演绎,体现了她极佳的阅读理解能力。

3.王菲能够持续阅读古文书籍。

4.从她的专辑概念诠释中,我发现王菲审题和扣题的能力极好。

5.极其可怕的学习能力。

我举一个最直观的例子——王菲的作词水平。

从93年的《动心》到2016年的《尘埃》,中间差距之大。

当然,如果有人按照编年顺序看一下她的词作,我想,这种体会会更深一些。

以上几点,其他流行歌手几乎全军覆没。

尤其第四点,几乎点出来所有超一线歌手后期的瓶颈,东西和概念给的高大上,实际内容却撑不起来,给不出精确的诠释。

小切口才有可能讲的透,大切口而又讲的好的作者都成了大师,比如托尔斯泰和曹雪芹。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话搁哪都合适。

而语文能力中,我个人比较推崇的是扣题能力。

既然大部分超一线流行歌手都做不到扣题准确,那能做到的人自然就出挑了。

由此可见,语文能力对一位歌手的重要性。

再听陈道明说——“演戏不是先演,是先理解,理解的越高,表达的越准确”,这句话同样证明了,语文能力对一位演员的重要性。

那么好,这个节目则充分体现出各类唱演人和导演的审题能力,而观众的回答和看法也充分体现了观众的审题能力。

(我审题能力也一般,但没想到有人比我还差)幻乐之城——题目幻是流动和变化,乐是比语言更自由的表达,城是意念堆积出的境。

——文案又看节目里的各个小片段,有人审题吗?审题审清楚了吗?“演戏要先理解”,陈道明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的呢?小明星演短剧,丢盔卸甲,陈道明只好先讲了一下剧本的中心思想,一群小明星居然才恍然大悟。

陈道明无奈地说“哦,才明白,干嘛呢?”是呀,干嘛呢?自己参加节目之前,连这个节目给的大题目都没读,干嘛来了?就算自己没接触过新形式,明明白白的文案可在那里放着呢!一,大量利用语言/台词去推动情节发展的作品,都叫跑题。

因为乐是更自由的表达。

当然,对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诠释。

假设我认为语言是更自由的表达,那可以把这些批驳放在作品里。

同样要点题,讲清楚为什么我觉得语言更自由。

目前还没出现这样的作品,尽管作品更多的以语言作为表达手段,但我没发现谁是为了探讨这句文案,他们可能确实没读题或者跑题。

二,但凡不符合“用意念堆积”的作品,也叫跑题。

同样的,你也可以不同意这句文案,去表达属于你自己的城,但还是要点题啊!比如我临时瞎编了一个,我在作品中制造一个幻乐之城,但是最后让这个城破掉或者消失,让作品中的人回归到扎扎实实的现实之城,认识到这种扎实沉稳的城才是根本。

你会发现,实际上是在王菲的收官作品的基础上再延伸发展。

因为,王菲的那个作品,诠释了“什么是幻乐之城”,如果想再延展一层,则需探讨“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以及“怎么做”。

那时间来得及吗?来的及的。

王菲算是小切口作品,仅从“是什么”去阐述,另外两个小切口作品——“为什么”和“怎么做”可以照搬她这个模式。

既然导演能多次进城,那大可以做个系列作品,分别从三个角度去阐释概念,一次只讲一个角度。

而大切口作品,只需要简化概括三个部分即可。

不过要防止大而空。

三,有没有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在跑题或者没读题。

然后是王菲个人语文能力的展现。

不光最后一个作品紧扣题目,整个节目也被她的作品和扣题能力拉回来了。

先是在各个剧本研讨会上,王菲多次帮导演去掉枝叶,拉出主线。

除了一些特别坚持自己的,基本上都救了场。

其次 既然几乎所有人都在跑题,这个节目似乎要完蛋。

(我看待一个节目,是它首先得成立)但令人惊讶的是,王菲最后一个作品《一念》和第一个作品《梦中人》,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把中间跑题的作品拉回到轨道上,结果,重新定义了跑题作品,它们并非跑题,而仅仅是众人意念的堆积。

于是再看待这个节目,我发现,幻乐体验官的意义得到了新的诠释。

体验官是整个节目作品的线索人物和情节推动者,以体验官的幻梦为起始,节目逐步推进意味着幻的流动和变化,而体验官在节目中体验的各个作品,是众人意念的堆积,最后,体验官以乐的方式表达感想。

同时结尾点题并升华——你在我的梦里,我又在谁的梦中。

整个节目是体验官的一场幻梦之旅,她似乎醒了,但真的醒了吗?好巧妙的一个节目,好惊艳的一个综艺作品,重新诠释了综艺节目的新形式——它不止是一气呵成的新艺术,整个节目也是一个完整的作品。

不知有意还是无意,都值得我惊叹。

如果要我给导演提意见,我之前一直希望他们能读题,并且能有点不一样的东西。

但现在看来,他们跑题对这个节目本身而言,好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另外,刚刚看到其他答主提到节目的宣传问题,想多说一些。

我没太关注过国外的宣传,听说很不错,主要国外能各归其位,艺术家专心搞艺术,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单说国内宣传,我没见过特别好的。

国内能红的东西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粉丝经济;一类是内容受众群广。

前者正应了朱一龙作品的发展规律,粉丝的二次创作,令作品内涵一再扩展。

这也是许多节目热衷于请流量的原因,粉丝的力量实在太大。

但是,尽管作品质量确实好,这种宣传仍旧跟作品本身无关。

只是用粉丝滤镜放大了作品的优点,然后以庞大的粉丝群形成号召力,从而引起其他路人的注意。

而这些,节目是做不到的。

背后的原因是:1.畸形的产业体系就我所知,国内作品的宣传体系一直都存在大问题,没有形成一个良性渠道。

观众往往不是被内容吸引而来,而是被其他与内容无关的东西吸引而来。

比如明星,比如绯闻,比如刻意制造的冲突。

杨幂在2013年左右凭借一己之力扛起8000多万票房,正式开启粉丝经济时代。

观众花钱,买的不是作品,是对杨幂的支持。

往上一代,则是买的绯闻谈资,于是会发现,上一代的作品,热衷于制造荧幕情侣,而这一代作品,只需要请流量就够了。

至于正经的宣传方式,并未有太好的模范。

甚至我记得当年的《东邪西毒》,还是作为一部武侠商业片去宣传的。

刚刚溜了一眼快本,它的名字跟《圆桌派》和《康熙来了》有个很明显的区别,快本的节目宣传点/名字还是明星,而非节目内容。

你看快本的名字,基本上就知道哪些明星来了,至于内容,你并不清楚。

《康熙》和《圆桌派》则相反,名字以内容为主,谁来了,点进去才知道。

而《幻乐之城》,它的名字,还是以明星为主,而非主题和内容。

我想,这点也需要改进吧!2.个性化表达消解权威。

专业乐评人的影响力逐渐下降,而一些诞生于互联网、依托于网络平台的大v,逐渐掌握了话语权。

这些人大多没有太高高在上的审美标准,所以更容易引起共鸣。

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是,许多大v热衷于以唱功和唱法作为评判级别的标准。

而早期的一些乐评人,则更侧重于思想和美感。

后者不易感知,难以引起共鸣,导致权威性被质疑。

如果朱一龙没有这么庞大的粉丝群,即使业内人把他吹上天也没用,观众只会把作品高高挂起,根本不会有了解的欲望。

人们习惯于去寻找认同感,所以某些时候,同类人群的推荐更容易被接受。

但接受者也未必能够认同作品的意义,毕竟像这样的作品,终究需要一定的欣赏能力。

我还是那句话,观众真要有这么高的欣赏水平,现在就不会是烂片横行的时代了。

所以,你指望着这档节目大火,我觉得是天方夜谭。

怎么宣传也没用。

现在是粉丝经济的后时代,作品完全是由粉丝去推动发酵的。

你请流量,未必有实力;请实力,未必有流量。

只有又有粉丝又有实力的人,才能让这档节目得到应有的宣传,那种人不多吧!以上是我的一点感想。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