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如何评价《奇葩大会》第二季第三期?
时间:2019-12-06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去年冬天,一个朋友接到《奇葩大会》编导的私信,想约他见面聊一聊,看是不是合适上节目。

我这朋友也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之前一直是《奇葩说》的忠实观众,觉得有趣就去了。

结果见面聊天的第一句,对方就问他“有没有悲惨的故事”“越悲惨越耸人听闻的越好”。

“我当时就觉得这个节目可能是要完,他们居然已经把有没有悲惨故事作为选人标准了。

”朋友满怀失望地对我说,“这跟当年那些一上台就说自己家庭困难、父母双亡的选秀节目,有什么本质区别吗?”朋友当场就觉得对这节目失望透顶,留下一句“父母健在、家庭幸福”就匆匆走人了。

后来,《奇葩大会》第二季开播了,果不其然一集比一集无聊,除去新春特辑,三集正片播完后,节目质量与讨论热度的表现几乎已经意味着这一季节目的全线崩盘。

从这个问题在知乎上的答案数也能看出来……那这一季《奇葩大会》到底是怎么样变得越来越无聊的呢?只有奇葩故事,没有奇葩的人就像开头讲到的,这一季从选人阶段就已经在把“越耸人听闻越好的故事”当作选人的标准,而不再是面前讲故事的这个人到底是不是个真正奇葩有趣的人,虽然本季打出的名号是“特别人类大会”,可事实上却是“特别故事大会”。

我们在节目里听到了一个又一个形形色色的故事,以及这些人从这些故事硬拔高讲出来的人生感悟,却再也没能真正记住某一个人,比如第一集的街球王,说了一通自己想赢、怕输的心路历程,然后感叹一句这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我,比如第三集里京剧梅派第四代传人、十三岁的巴特尔,他厉害不厉害,当然厉害,可扪心自问,他有趣吗到了这一季,你没有一个惊人的头衔,就不会让你进来上节目了。

可是我们回想一下,第一季海选的时候,肖骁、范湉湉、颜如晶……他们有讲过什么耸人听闻的故事吗?他们有什么惊人的头衔吗?没有的,他们在与导师的交流中所展现出来的是他们作为一个人的特别之处,而不是他们有过多么惊人的故事。

把他们放到这一季,他们还有可能被选上来吗?他们可能连见编导那一关都过不了。

是的,这一季《奇葩大会》号称不再为《奇葩说》选人,试图把《奇葩大会》做成一个独立的节目,但那其实应该是在做到了“选人”这一职责之后才要考虑的事情,我们回顾一下已经过去的这三期,有几个人是真的特别、有趣到可以放在《奇葩说》里辩论的?基本职能都还没完成,却已经贪心不足地试图要成为独立节目,这不就是我们常说那句“还没学会走路却已经想着要跑了”吗?价值多元不过是个玩笑《奇葩说》系列节目一直以来所标榜的是什么,是多元化,是去除刻板印象,可现在的《奇葩大会》剩下的是什么?是鸡汤大会,是洗白大会。

第三集里那位“月入10万的00后少女”,最初看到这个标签,你会不会觉得这就是今日头条里一则标题党文章会用的标题,这位少女木汁从小就觉得自己是天选之人,从小就认为自己一定是跟其他人不同的。

可是她学习成绩差,她不被同学老师喜欢,甚至连她自己都在一系列的尝试失败后,觉得自己或许根本就不是被上天选中的人。

后来她是怎么确认了自己仍旧是被上天选中的人的?在她靠写公众号能够月入十万之后,她觉得自己扬眉吐气了,她觉得自己也因此而完成了对曾经瞧不起她的老师同学们的复仇。

诚然,这种以结果论成败、以成败论英雄的价值观已经成了我们当下这个社会的主流,可这真的是《奇葩大会》应该认可并宣扬的价值观吗?去颂扬一个已经是主流、且并不鲜见的价值观,这是《奇葩大会》的价值所在吗?如果说木汁的出现还只是让人失望的话,那田朴珺的出现就可以说是让人愤怒了。

我们姑且不论田朴珺过往种种,就只问一句,你还记得她在节目里讲了些什么?我拿着这个问题问了好些人,没人记得她到底讲了些什么,因为她什么都没有讲出来。

她全程都在试图让观众相信她是一个自恋的、丰富的、聪明的独立女性,可表现出来却是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然后节目组还试图通过剪辑让她所说的一切都显得合理化,从而将她过往种种作为一并洗白。

冯唐也是如此,来这里一趟,不过是为了将自己身上“油腻”的标签洗掉,《奇葩大会》已经沦为有头有脸、一身黑点的人用来洗白自己的手段了,这不得不让人觉得它曾经所一再坚持的所谓“多元”都不过只是个玩笑罢了。

阶层隔阂已经轰然出现就在《奇葩大会》这个节目里,阶层的隔离已经出现了,最明显的就是第二集分享自己得躁郁症经历的刘可乐。

她整个演说都很真诚,也很动人,可是把她放在这样一个节目里讲,并且得到了导师们的一致赞扬,那问题就很大了,因为她的经历和理念所能代表的并不是大部分身患精神类疾病的人们。

有一位身患抑郁症的豆瓣网友就说道,他的父母看完这一期节目后,跑来质问他为什么不能像刘可乐一样坚强乐观,为什么不能像刘可乐一样停药、撕掉身上抑郁症的标签。

因为大部分人在刘可乐的演讲中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她所出生、成长的家庭,她有一对能够正确认识精神类疾病的父母,她的父母没有像我们大多数人的父母一样,武断地认为躁郁症不过就是小孩子一时想不开罢了,而是把认真且慎重地对待她所遭遇的疾病。

不仅如此,她的家庭条件还允许她能够飞去美国,去跟哈佛的双相情感障碍专家面谈。

这需要的不仅是父母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而且还需要家庭条件至少在中产以上。

可这些全部都被忽略了,留下来的只有“她自己停药了”“她告诉我们不要忽略你自己康复的力量”等等,可却没有告诉你,很多患者擅自停药后,就会立刻陷入崩溃边缘,甚至因此自杀。

我们原本以为马东和高晓松会看到刘可乐的善良与真诚,但也会指出她个人经历的特殊性,戳破她在浪漫化精神疾病的肥皂泡。

可是没有。

马东和高晓松都大力鼓掌、大家赞扬,高晓松甚至夸张地说这是他听过的最好的演讲,因为其实在事实上,《奇葩说》的大门已经对普通人关闭了。

在上一季《奇葩大会》里,李开复、李银河等大牌嘉宾的分享还只是被当作压轴演讲予以展示,而这一季里几乎每个人都自带光环而来,戏精牡丹讲述自己如何从普通人成为大网红,木汁讲述自己如何从一无所有到月入十万,方文山讲述自己从写歌词到金牌词人,故事讲来讲去都是一样的套路。

你再也听不到肖骁说“你们也知道美妆节目那些人智商都有多低”,再也听不到范湉湉说“青春的肉体谁不喜欢”,再也听不到姜思达当着导师们和全国观众出柜,再也听不到董婧讲做调解记者时那些家长里短的事情。

是的,更高级,也更精致了,但也因此更无趣了。

成也奇葩,败也奇葩这不得不让人想起了本月开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当年第一季时,制作团队轻装上阵,毫无负担创作出了饱受好评的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本身也成功成为一个大IP。

可后来,名气大了,限制越来越多,条条框框也越来越多,各方势力都想分一杯羹,领导想要品牌,赞助商想要收益,同行想要经验……人人都想从这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偏偏把最重要的“内容”抛在了脑后。

于是也就造成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节目质量的全面崩盘。

《奇葩说》《奇葩大会》也是如此,随着它名气的越来越大,它的规则也越来越严格、缜密,当年刘思达靠“表白包江浩”硬生生拉过来50票,肖骁当场大喊“我都娘成这个德行我都不要AA制,你一个纯爷们儿,你还要AA制”……他们可能一开始没那么招人喜欢,但这种“乱拳打死老师傅”野蛮生长的野路子其实才是这一系列节目的真正乐趣所在。

蔡康永就曾经说过,他根本不知道肖骁、范湉湉来自哪里,可是他们来到这里,搅乱一池春水,让原本小众的辩论有了崭新的面貌和生机,这些全都被淹没在如今越来越严谨、越来越像一个“严肃的辩论节目”的比赛规则里了。

我们曾经以为《奇葩说》《奇葩大会》会是一个例外,会是我们这个娱乐生活越来越匮乏的当下,一个能够逃脱“越来越无聊”这个惯性的例外,可事实证明,它没能做到。

当你试图定义“有趣”,那原本有趣的东西也就不再有趣,当你试图复制“奇葩”,那所能产出的也就不再是奇葩,而只是一个又一个面目模糊的选手而已。

——2018.4.11 更新——-虽然节目越来越无聊了,但看到下架还是很难受。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那就点个赞呗,谢谢各位小可爱啦!( ̄▽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推荐一下我们最近的高赞回答哦:考研的人,你是靠什么坚持下去的?哪些问题是考研前不知道考研后才知道的?你在简历上撒过最大谎是什么?中国哪个大学的伙食/食堂质量最好?比心!-End-编辑于 2018-07-18修改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