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的景色吗?
时间:2019-07-05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昨天回答了一个关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身世的问题,看见阅读量噌噌地往上涨,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特有成就感啊(截至发稿时已经32万了,呵呵)。

今天就顺势再回答一个与《清明上河图》有关的问题吧。

我看到了关于本文问题以往的几个回答,有的已经说得不少了,但对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还介绍得不够全面。

长期以来,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幅画名叫《清明上河图》,当然描写的是清明时节的景象。

到了1981年,孔宪易先生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提出了八项质疑,认为《清明上河图》描写的是秋天景色而不是清明时节的景色,由此才引发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孔宪易先生的八项质疑一、画卷的开始,画着前后两个赶脚者,从远方赶着五匹驮负着木炭的驴子向近郊而来。

这是画家首先告诉读者,这是秋天,冬日不久来临,这些木炭是东京准备过冬御寒用的。

二、画面向前展示,一家农场,场中放着三个石磙,一看样子好像刚打过秋庄稼。

此外,在画面上的田垅间,无生长禾苗的现象,一般来说,开封地区到了清明前后,麦苗已经挺高了。

同时,画卷上也出现了几个儿童,有的甚至光着上身,、按照开封传统的“春捂秋冻”的习惯,孩子在春天不会,也不可能光着上身。

三、在郊野向虹桥的另一条道路上,画面上出现了一行人。

从这群人细节看来,虽然有上坟扫墓的可能,倒不如说它是秋猎而归更恰当些。

四、画面中出现了扇子,扇子一般多用于夏秋,拿它来驱暑、驱蚊蝇和遮阳的,清明节前后用它的不多。

五、草帽、竹笠在画面上许多地方出现。

草帽、竹笠是御暑、御雨的东西,图中既不下雨,这肯定是御阳用的,根据当时东京的气候,清明节似无此必要。

六、在画面上的大伞下,出现了两处挂‘饮子”招牌的茶水桌,一处招牌上写着“()暑饮子”字样,如果其中的“暑”字不错的话,这足以说明它的季节。

七、在虹桥的南岸、北岸、桥上有几处摊子上放着切好的瓜块,这也说明了季节。

“西瓜”一物远在晋代就有了,不过叫做“寒瓜”而已。

八、在画卷里正店、脚店、小酒店不下六七处,最重要的是,临河的一家酒店,在条子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这是画家明确地告诉读者,画的是中秋节前后“新酒”上市。

周宝珠先生坚持认为还是春景对于孔宪易先生的质疑,有人表示赞同,也有人表示不能成立。

其中有代表性的反对意见,是宋史专家周宝珠先生的观点。

针对孔宪易先生的八项质疑,周宝珠先生曾有一一辩驳,坚持《清明上河图》仍然是描写清明时节的景象。

针对西瓜说,周先生用大量史料证实北宋时期中原和江南地区尚未种植西瓜,图中所画当为饼类或寒瓜(冬瓜)。

针对扇子说,周先生认为清明时节临近夏日,市民利用扇子蒲博(赌博之类的游戏)正是推销扇子的一种方式。

针对新酒说,周先生引用大量史料反驳说,宋人喝新酒、卖新酒的日子特别多,不独秋天才有此物。

针对石磙说,周先生认为,如果是秋天,场内绝不会仅三个石磙,农家场上应当是堆得满满的。

光光的场地恰恰证明清明前后,场上堆放的柴草已经用完。

周先生还对图中170多棵树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发现许多柳树已吐嫩绿,部分杂树有的刚吐嫩芽,有的还是光秃秃的,正是清明节前后的景色。

孔先生的质疑未必全有道理,周先生的辩驳也未必全无漏洞。

还有人认为,画家的描写也可能不是完全写实的,而是把画家在不同季节对于这样一条河流热闹两岸的印象,集中到一个画面上来了。

看来,对于《清明上河图》描写是否清明景象,学界还是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