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杨雪菲:“学古典吉他的人是孤单的”
时间:2019-05-15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在新专辑《心弦》中,杨雪菲挑选的曲目同样容纳了颇多心思。

她以吉他挑战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作品,皮亚佐拉的探戈舞曲、埃尔加的《爱的致意》、中国琵琶名曲《渔舟唱晚》,都在极大限度扩展古典吉他演奏的可能性]2000年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时,杨雪菲显得形单影只——在她之前,中国没有一个主修古典吉他的学生,当她考进中央音乐学院时,学校甚至没有古典吉他专业。

以全额奖学金考入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古典吉他时,她也是唯一的中国学生。

今天的杨雪菲已是国际舞台上最活跃的古典吉他演奏家之一,演出足迹横跨南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50多个国家,频繁登台全球顶尖音乐厅。

但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古典吉他这件乐器仍是小众的,相对钢琴、小提琴这些乐器,曲目量极少,“学古典吉他的人是最孤单的,乐队不需要我们,室内乐也很少。

”弹吉他的孤单与私密感始终伴随着她的演奏生涯。

14岁时,西班牙著名古典吉他作曲家罗德里哥听了杨雪菲的演奏,深感惊讶,难以相信这种细腻技巧出自一位中国少女之手。

2002年,杨雪菲获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授予的每年仅有一名的最高荣誉院长奖,开始以古典吉他演奏为职业。

直到今天,她回忆起大学时代的迷茫期,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今年6月,签约环球唱片的杨雪菲即将在中国发行最新专辑《心弦》。

这是一张轻快的专辑,试图与听者的内心对线首传统吉他曲及中外古典作品的吉他改编曲,都由杨雪菲自己选曲,自己担任制作。

“我希望录一张轻松的独奏专辑,弹我最想演奏的作品。

这里面什么风格都有,从古典至民谣,教堂音乐与皮亚佐拉,从西班牙音乐至中国音乐,都有。

这19首曲子都拨动过我的心弦,所以也想拨动听众的心弦。

”杨雪菲说,她已经过了那种“出专辑来证明自己技法”的时期,“我的最终目的是去跟人沟通,用吉他的音乐打动人心。

”“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会选吉他,其实不是我选了吉他,而是吉他选了我。

”坐在桌前的杨雪菲依然保持着北京人的直爽。

她的父母,一对完全不懂音乐的普通教师,因为“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想让小孩学一门乐器”,于是让她参加学校的吉他兴趣小组。

考中学时,杨雪菲告诉父母,她决定去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走音乐这条路。

父母讶异又担忧,靠吉他吃饭这件事是不可想象的。

她“咬牙坚持着”考入音乐学院附中,不顾当时根本没有古典吉他专业。

从附中到大学毕业,杨雪菲的老师都是音乐学院特聘的教授陈志,从他身上,她真正确立以古典吉他演奏为事业和终身的热爱。

“中国在古典音乐的起步很晚,古典吉他相对于钢琴和小提琴,更晚了一步。

”杨雪菲说,在中国学习时,她靠的是直觉感受,去了英国,幸运地师从皇家音乐学院的古典吉他系系主任迈克尔·卢因,“从他那里,我学到怎么理解作品的主题构思和发展布局,怎么理解高潮和细腻,怎么把感性、直觉与理性结合起来。

”在伦敦,杨雪菲能接触到不同的艺术家和丰富的艺术活动,“对于学音乐的人来说,氛围很重要。

你会碰到很多发自内心热爱音乐的人。

”她看到那些痴迷音乐的人,不为世俗眼光而活,哪怕在社区教堂当名普通乐师也甘之如饴。

曾有欧洲音乐杂志评论杨雪菲演奏的格拉纳多斯的《诗意圆舞曲》“充满清澈的音色和诗意的深度”,她的演奏让欧洲乐评人想到了世界级古典吉他大师朱利安·布里姆。

杨雪菲的演奏是简约而细腻的,看她的现场,身体上的动作很少,看似平静,却能以灵动的十指在六根弦上弹奏出触动人心的旋律。

2012年,杨雪菲发行了一张极具创意的专辑《情迷巴洛克——巴赫协奏曲及改编曲》,在许多古典吉他演奏家开始向流行音乐跨界时,她追溯起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将巴赫小提琴协奏曲改编为吉他协奏曲。

巴赫时期,唯琉特琴兴盛,作曲家都以这件乐器来创作。

杨雪菲相信,若巴赫的时代也有古典吉他,他一定会留下很多吉他作品。

古典吉他曲库的稀少,只能靠今天的改编来弥补,杨雪菲多年来也始终在尝试改编各种风格的曲目。

在她发行的诸多唱片中,《爱的浪漫》在香港取得金唱片销售,《北纬40度》被英国《留声机杂志》评为“编辑之选”,《巴赫协奏曲》又因其创意而成为惊艳之作。

在新专辑《心弦》中,杨雪菲挑选的曲目同样容纳了颇多心思。

她以吉他挑战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作品,皮亚佐拉的探戈舞曲、埃尔加的《爱的致意》、中国琵琶名曲《渔舟唱晚》,都在极大限度扩展古典吉他演奏的可能性。

她希望这是一张“学吉他的人觉得不通俗,不会弹吉他的人觉得很动听”的专辑,以细腻的独奏吸引更多古典吉他爱好者。

30岁之后,杨雪菲开始形成自己鲜明的演奏风格,她的指间有东方式的敏锐和浪漫,也有女人罕见的激情和力量感。

听她音乐里狂乱肆意的节奏,很难想象这出自一位纤弱的女性之手。

她常常把中国曲目《梁祝》或是《黄河》改编成古典吉他版本带到国外舞台上,“俄罗斯、法国、德奥的音乐文化都博大精深,我也想演奏自己文化背景的音乐。

在欧洲,西方文化占主导,但我会努力让更多人认识中国音乐。

我越来越觉得,艺术应该超越音乐之外,要去呈现你的文化、你的人生经历带给你的感想。

”杨雪菲最大的心愿是能委约出一部古典吉他协奏曲,“如果我能留下另一部罗德里戈的《阿兰胡埃兹协奏曲》,就是我作为演奏家最大的贡献。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