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郭文景:故乡是我曲谱中最美的旋律(组图)
时间:2019-05-14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简介:1956年生于沙坪坝区歌乐山,幼年随父母迁往渝中区道门口。

被喻为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

代表作有交响乐《蜀道难》、歌剧《狂人日记》等。

《纽约时报》曾称郭文景是“唯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拥有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

4月25日,周六,北京市西城区,59岁的郭文景如常坐在家中的作曲室内,一边敲打着黑白相间的电子琴键盘,一边在电脑上输入音符,他正在为下一部歌剧《思凡》作曲。

“平时工作忙,一周能有两三天可以坐下来静静作曲,我已经很满足了。

”郭文景感慨道。

郭文景的父母都是军人,退伍后转业到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郭文景从小在渝中区道门口长大。

“第一次接触音乐还是在12岁的时候。

”郭文景回忆道。

12岁那年,家中老保姆的侄儿到重庆看望阿姨,郭文景结识了这位走南闯北的民间音乐人,在他的启蒙下,郭文景初识小提琴,并对小提琴悠扬的琴声非常着迷。

他立志要当一名出色的小提琴手。

那时,正值“”时期,学习音乐并不容易:没有教材,郭文景便跟着楼下看门的大爷学习五线谱;找不到专业的音乐老师,他便跑到重庆市歌舞团,一边当杂工一边偷师学艺。

到14岁,郭文景已能自如地演奏小提琴。

那时,一些同龄的孩子都上山下乡当知青,郭文景却被重庆市歌舞团看中,当上了一名小提琴手。

在歌舞团里,郭文景接触到了各式各样的乐器,除了弦乐,还有打击乐、管乐等,这为郭文景以后的作曲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革”时期,西方音乐受到批判,国内很难听到,那时人们听得最多的就是“样板戏”。

18岁那年,歌舞团分来一名北京的新同事。

这位同事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大学时保存了很多世界名曲的唱片,郭文景常常和他躲在家中偷偷听。

“最震撼的一次就是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开头强劲的钢琴声使我整个人都呆住了。

”郭文景说,东方音乐是以线条的弦律为主,给人如泣如诉的柔美之感;但《命运交响曲》却好似用一块块砖头堆积出的磅礴建筑,给人一种阳刚之气。

第一次接触西方乐曲后,郭文景的梦想有了改变,他不再局限于当一名出色的小提琴手,而是希望成为一名作曲家,创作出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1974年,郭文景随重庆市歌舞团到北京参加文艺汇报演出,与一位刚进歌舞团的年轻人成了朋友。

深交之后他才知道,这位新朋友竟是上海著名音乐家朱践耳的远房侄子。

演出结束后,两位年轻人便相约到上海,准备拜师朱践耳学习作曲。

“买了车票后,我们两个身上总共的盘缠还不到1块钱。

当时也没想过到了上海怎么办,就凭着年轻人的闯劲,我们便坐上了南下的火车。

”郭文景说。

在上海,他们见到了朱践耳。

令郭文景意想不到的是,这位素不相识的老先生竟留他在家中住了近半个月。

期间,朱践耳将自己创作的《接过雷锋的枪》的引子弹给他听。

引子只有短短几个小节,配了三个完全不同的和弦,朱践耳告诉他:“三个和弦能产生三个完全不同的颜色,因此既有色彩的变化又有朝气蓬勃的效果。

”在朱践耳的教导下,郭文景学会了和弦的构造、音符的轨迹等和声知识。

虽然学习的时间不长,却对初学作曲的郭文景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

在上海拜师后,郭文景对作曲的兴趣更加浓厚。

那时候,买书还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自学作曲,郭文景将自己苦心搜集的小提琴曲谱拿出来,和别人交换《和声学教程》、《配器原理》等书籍,其中用以交换的曲谱很多还是珍贵的原版。

20岁时,郭文景已开始分担歌舞团的一些作曲工作,他编写的和弦多次受到团领导的表扬。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当时在重庆歌舞团已小有名气的郭文景决定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系统学习作曲。

1978年,22岁的郭文景如愿收到录取通知书,得以进入这所国内音乐界的最高学府学习。

中央音乐学院里丰富的藏书、才华横溢的老师和激荡着梦想的同学给郭文景的音乐之路营造了良好氛围。

1982年,郭文景完成了自己的大学毕业作品——大型交响乐《川崖悬葬》,乐曲采用四川民间音乐《尖尖山》作为基本素材,以全新的技法和丰满的音符展现了一幅生动壮观的场面,洋溢着浓郁的巴蜀气息。

1984年,该作品在美国加利福利亚洲公演,受到《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好评。

大学毕业后,郭文景没有选择出国,对家乡深切的依恋促使他回到重庆歌舞团。

可惜,那时团里很少创作音乐,更多的是演出流行乐曲。

无奈之下,郭文景只能再次离开歌舞团,跟随一个个影视拍摄组漫游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创作了《阳光灿烂的日子》、《死水微澜》、《南行记》等影视音乐。

“在跟随拍摄组走南闯北的七年里,几乎每个月我都会按照导演的要求根据电影情节配乐,这种类似于命题作文的创作,让我的作曲能力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升。

”郭文景说。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郭文景根据唐代诗人李白的名诗《蜀道难》谱写了大型交响乐《蜀道难》,气势恢宏的音乐抒发了作曲家豪放浪漫的情怀。

《蜀道难》上演后,受到国际乐坛的广泛称赞,不仅被评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而且奠定了郭文景成为中外知名作曲家的地位。

2008年,他又应邀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大型团体舞《文字》创作了独具特色的音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巴蜀之地人杰地灵,生于斯长于斯的郭文景说,故乡就是自己曲谱中最美的旋律。

他称自己是一位永远与大山、大地、大江在一起的作曲家,其早期作品如《峡》、《川江叙事》、《巴》等,均散发着浓郁的“巴渝味”。

近年来,郭文景加强了与重庆的合作,希望能以优秀的音乐作品回报故乡。

正在创作中的《思凡》便是郭文景与重庆川剧院的第三次合作,歌剧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尼姑追求自由爱情的浪漫故事。

据他介绍,该剧不仅沿袭了高腔、胡琴等整套川剧元素,还融入了西洋歌剧元素,是一部中西结合的剧目。

这种文化大融合的特点,在郭文景的《骆驼祥子》、《衲袄青红》等著名作品中屡见不鲜。

郭文景说:“传统的西洋歌剧只有美声唱法,这显得太单一。

我希望能创作出融合美声、戏曲、流行等不同唱法的歌剧,让外国人也能感受中国文化,让中国人也能了解外国文化。

”由于工作的关系,郭文景经常会回重庆。

除了惊讶于家乡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外,他还喜欢重庆如3D魔幻般的奇特地貌和深蓝苍穹下迷人的夜景。

“20层楼房出门竟是一条街,轻轨在大楼里穿梭这些魔幻的情景估计在全国都独一无二。

”郭文景高兴地说,每次回重庆,他都会和朋友出门看看夜景,南山一棵树和鹅岭公园是他最为推崇的两个夜景观景点。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