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永康企业民乐团上央视
时间:2019-05-1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经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推荐,永康中月民乐团日前赴北京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他们的婺剧音乐器乐合奏《花头台》、唢呐独奏《二凡》、板胡独奏《婺韵新曲》、唢呐独奏《喜悦》将于近日在央视音乐频道《风华国乐》栏目播出,该栏目是全国唯一一档专注于中国民乐的音乐节目,2004年在央视音乐频道开播,延续至今。

一支县级市民营企业办的乐团,为何能在全国民乐的最高舞台上赢得满堂喝彩?组建7年的它为何能跨越专业的门槛奔赴市场?它对我市乃至全省文化事业发展有何启示?俞朝忠是土生土长的永康人,也是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功企业家代表,他一手创办的中月集团横跨能源、工业制造、房产开发、园区服务、投资等多个行业,坐拥资产50多亿元。

现年70岁的俞朝忠既是中月民乐团的发起人,也是经营者。

2012年5月,他一手组建了这个乐团,一干就是7年。

“明摆着要亏钱,而且一亏就是上千万,他还是坚持要搞。

”俞朝忠的儿子俞毅如今已经接手父亲的商业王国,回忆中月民乐团创立之初的情景,他坦言自己并不看好这个项目。

俞毅从小就被教育“挣100元只能放50元到口袋里”,俞朝忠热衷慈善事业,他回报社会的善款已超6000万元。

俞毅说:“我当时想,只要他高兴就好,振兴永康文化也可以算是我们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

”董威如今是中月民乐团的团长。

浙江艺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浙江婺剧团担任乐队司鼓。

后来,他下海经商。

7年前,俞朝忠找到他,请他担任民乐团团长时,董威的塑料制品生意正做得红红火火。

“一开始,我以为他只是随口说说。

大家都知道搞乐团非常烧钱,还要花很多心血。

而且我做生意也有10多年了,乐器专业的东西都生疏了。

”董威没想到,俞朝忠看好他既有民乐功底又有经营经验,多次上门来请他。

更没想到的是,俞朝忠多年来慷慨投入2000多万元,让董威在这里找到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幸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回忆创立民乐团时的梦想,俞朝忠爽朗地笑了。

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一是希望树立企业文化品牌,二是希望振兴永康民间文化。

置身发达的经济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永康有理由树立新的文化自信。

如今,只要在搜索引擎上输入“浙江”“民乐团”这两个关键词,就能看到他们演出获奖的新闻,他的这两个梦想早已实现。

这支民营企业办的民乐团“搞大了”。

在商海打拼40多年的俞朝忠却说,搞乐团比做企业难多了。

二胡、唢呐、笛子曾是他打发青春时光的好伙伴,但是创业后就很少有时间拿起它们了。

民乐团成立后,不管是排练还是演出,俞朝忠每场必到。

有时候,他还特地起个大早去民乐团宿舍楼下听团员们晨练。

听得多了,他不仅能听出演奏中谁有瑕疵、谁用功了谁偷懒了,连谁的心情低落都了然于心。

“他的投入,令人钦佩。

”董威说,有时候乐团下乡演出的地点远,驱车需要4个多小时,俞朝忠也一同前往。

“那些曲目,他都听了不下百遍了,仍坐在台下认认真真地听着。

演出结束当晚他又要赶回永康,因为第二天还要参加会议。

”对于乐团的管理,俞朝忠更是高门槛、高标准、严要求,“他管乐团就像管企业,或者说更像经营一支职业足球队。

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培养机制,赏罚分明、多演多得、优演优酬、能上能下。

”中月民乐团现在有60名团员,其中有23人是全国各音乐院校的毕业生,剩下的则是本土草根民乐爱好者。

入团前严格考试,入团后规范训练,专业带动业余,在俞朝忠的指挥棒下,民乐团奏出了一支蒸蒸日上的协奏曲。

乐团目前有7人为国家一级专业职称,3次在省文化厅举行的比赛中获得团体金奖。

中月民乐团待遇不错,有的团员年收入超过20万元,外地的团员还可以住在乐团宿舍里。

排练厅、培训厅、演出厅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

对于本土的民乐爱好者来说,来这个乐团,不仅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能跟专业高手切磋提高,排练演出还有补贴拿。

而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在这里也是如鱼得水。

乐团近年来演出多了,平台大了,几乎年年都在和专业乐团的竞技中捧回省级金奖,还请专业乐(剧)团的高水平老师定期指导,并打通了赴上海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进修的通道。

不过,要进这支乐团可不容易。

上个月,团里刚进行了一次公开招聘,一共招2人,结果来了300多人考试。

团员吴铁柱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专业是唢呐。

考研失利后,他南下深圳,正苦于在一家培训机构中无法施展抱负时,看到了中月民乐团的招聘信息。

求贤若渴的俞朝忠将他招入乐团,但他起初并不适应。

当时的这支乐团并非他想象中的专业民乐团,饮食习惯的差异让他不得不随身携带健胃消食片。

不过,他很快就得到了参加省赛的机会,还陆续捧回了大奖。

在专业才华得以施展的同时,吴铁柱的生活也得到很多关怀。

得知其家庭条件较困难,俞朝忠特意派人到他的河南老家,为他建造了一幢两层楼的新房。

为了让吴铁柱安心演奏,俞朝忠还帮他的妻子在永康找到了工作。

如今,吴铁柱已经4次获得浙江省金奖,是省内最好的唢呐艺人之一。

他的唢呐独奏《二凡》在“浙江好声腔”戏曲音乐(演奏)会演中获得过第一名。

他从幕后走上台前,在央视舞台上独奏了一曲《喜悦》。

这是乐团从竹笛演奏家蒋国基处邀得的新曲,经他改编后,吹出了新的韵味。

婺剧是他在乐团里的另一大收获,来之前他从来没听过,现在他天天听、哼、唱、背,已经能吹奏金丽衢地区80%的婺剧曲牌。

他在保留传统技法的同时,对其进行创编,比如在《二凡》的华彩段落里增加了很多16分音符,加快了节奏和难度,使其更适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

吴铁柱崭露头角后,浙江昆剧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等多家专业表演艺术团体向他伸出橄榄枝,他还是留在了中月民乐团。

“俞总是我的伯乐,也是我的亲人。

而且我们的乐团水平和平台不差,我很看好这里未来的发展前景。

”吴铁柱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

草根艺人也是中月民乐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传承发扬着当地的曲艺文化,满足了本地乐迷戏迷的文化口味,也给乐团带来了可贵的精神力量。

被称作“永康阿炳”的笛子艺人吕贫忠是一名盲人,从小自学吹笛子,演奏水平在当地小有名气。

进入中月民乐团后,他的刻苦精神感动了很多团员。

他没法看乐谱,只能边听边记,为了跟上合奏的节奏,比其他人要多付出三四倍的练习时间,常常从白天练到深夜。

俞朝忠将他送到杭州进修,师从竹笛演奏家蒋国基,他的笛子独奏已两次获得浙江省一等奖。

年过半百的季贵平原本是一名铁杆婺剧迷,多年来他边听边揣摩,自己也唱得不错。

加入乐团后,他一次排练都没落下过。

在武义宣平办企业的他为此每周都要特意驾车赶到永康至少两次。

执着的他在这里收获了专业指导和成果,2016年在央视戏曲频道《过把瘾》栏目婺迷争锋擂台赛中获得“十佳”称号。

同样获得这项荣誉的,还有永康人俞兰花。

她在农村剧团里唱了多年老旦,有一副好嗓子,来到中月民乐团后,她表演的平台大了,机会多了,迎来了事业的又一个高峰。

天南地北的民乐好手为原本以婺剧表演为主的乐团带来了多元化。

现在乐团不仅有婺剧、越剧、京剧等多个表演戏种,还融合了丰富的民乐表现手法,并加以改变、原创,既有金华特色,又具时代特点。

他们从成立初期就扎根田间地头,迄今已经送戏下乡超过600场,保持着旺盛而鲜活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每次乐团有新的曲目演出,现场总是座无虚席,就连过道里都站满了来看戏的村民。

与此同时,这支乐团也在努力让更多人的看到他们的实力,他们积极参与省内,乃至长三角区域内的赛事,也远赴台湾、香港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3月28日,他们亮相央视,把《花头台》《二凡》等婺剧经典乐曲展示给全国观众,还带去了代表其创新水平的《婺韵新曲》《喜悦》。

在录制现场,《花头台》那铿锵有力的鼓乐声一起,听了无数遍的俞朝忠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紧盯着着台上的团员们,两只手紧紧地交握着。

他和大家一样紧张,因为这也是他梦想了多年的舞台。

录制很顺利,大家发挥得不错,结束后,导演冲着俞朝忠竖起了大拇指。

从北京回来,俞朝忠就接到了新华社中东分社的邀请电线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

如果成行,这将是中月民乐团第一次走出国门表演。

“想一行,做一行;做一行,成一行;成一行,好一行;好一行,强一行。

”这是乐团总指挥姚怀生眼中的俞朝忠。

俞朝忠自己则说得很实在:“我不过是想着既然干了,就要把这件事干好。

”但他并没有像儿子想的那样,把乐团当做慈善事业来做。

“事实上,我们从2016年开始就不亏钱了。

”2016年至2018年,这支乐团每年都要代表当时的省农办送戏下乡,到全省100个村镇进行巡演。

有了相应的补贴,中月民乐团终于不用贴钱送戏了。

但俞朝忠并不满足:“7年下来,亏了1000多万,接下来我们不能再亏钱了。

”根据他的规划,接下来乐团将在保证演出的前提下拓展3块业务。

一是推广婺剧进校园,开展少年儿童民乐培训,目前该乐团已经拿下了相应的考级与培训资质,并在杭州艺术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等建立了培训基地。

二是成立演出公司,将优秀文化演出引入永康,“就像刘老根大舞台那样”。

三是展开专业人才的招生培训,为乐团培养年轻的后备人才。

“搞文化也有钱赚,对这次的创新改革,我很有把握。

”70岁的俞朝忠还在乐在其中地经营乐团,但他并非只有一腔文化情怀。

如果说过去民营乐团“能活下来就好”“票卖出去就行”,在政府政策与资金的扶持、社会各界力量的帮助下,永康中月民乐团根据自身定位守正出新,已成为繁荣民乐创作、服务基层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