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何谓懂音乐?
时间:2019-05-10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常听见有人说:“我很喜欢音乐,但不懂音乐”。

还听见有人说:“喜欢就行,别管懂不懂”。

可见人们普遍认为,“喜欢”和“懂”是两码事。

  “喜欢”,就是非常情愿。

不用找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无需上级领导的动员和号召,更用不着什么外在功利的驱动,为了某件事或某个东西,着了迷,丢了魂,茶饭不香,夜不能寐,哪怕囊中羞涩,也不惜血本自掏腰包。

不用说,谈恋爱能到这份儿上。

还有一件事,也能让人如此欲罢不能,就是足球。

然而,似乎不会有人问,你懂不懂恋爱?或者,你懂不懂足球?我猜想,之所以无人提出这样的怪问题,其一,恋爱现象过于复杂,而且是非常私密性的领域,所以人们懒得去费神伤脑筋;其二,踢足球很难,可看足球赛却毋需培训。

业余球迷谁不能侃两下足球?又有谁敢问,你懂不懂球?  可是,“懂不懂音乐”,却是个常被人提起的问题。

谦虚的爱好者会连忙推说不懂或不太懂(虽然心里自认很懂),而自负的专业音乐家会认为这是个“小儿科”问题,不仅对之不予理睬,并且可能觉得这简直是对自己的不敬。

可不是,足球场上有裁判明辨是非,但在音乐中又有谁来充当黑衣法官?何况,连有法可依的足球裁判都难得公正和有理,对音乐这种玄乎的艺术究竟谁有权来判断定夺呢?我们又凭什么相信这种权威呢?  或许,“懂不懂”这难题应该换个方式问。

什么叫“懂”?“懂音乐”是什么意思?“懂音乐”的是哪种人?什么人才有资格称得上“懂音乐”?如果运气好,兴许能问出个所以然来。

  追问到底,便不得不承认,“懂”还是“不懂”并非丁是丁,卯是卯,黑白分明,泾渭有别。

谁敢宣称,真正或者完全懂得音乐?又有谁,会对音乐彻底无动于衷?我们所有人其实都处在这两端的某个地带上。

你会点吉它,我爱听摇滚;这位喜欢古典音乐,那位成天哼哼电视剧插曲……原来,“懂”还是“不懂”只是程度上的差别——  但这最后一句话却不能再加上“而已”二字。

尽管懂不懂音乐的差别无法精确度量,但是差别存在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说的意思是,我们虽不必担心自己会被完全排斥在音乐之外,但却不能就此以为音乐的奥秘随时向每个人敞开着。

世上没有人能够彻彻底底懂得音乐,但确实有些人懂得更多,或懂得更深。

如果我们诚实,我们会承认,我们懂音乐总嫌懂得不够。

因此,我们总是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向更深一步的层面靠近。

这有点象数学中的无穷大概念,可以无限增长,但永远不可能达到极限。

常言说得好,艺术无止境。

其实,懂音乐,或概言之,理解艺术,也永无止境。

  说到这里,我们弄明白了一点:懂不懂音乐,确实只能相对而言。

对于初涉爱乐者,熟知贝五、贝九和柴六的普通乐迷也能算得方家里手;但对于资深行家,这顶多只算“万里长征第一步”。

就是在行家中,也有类型和水平的差别。

当然,人们的音乐趣味和癖好千变万化,我们有时很难在其中做出比较和判断。

但懂音乐既然可以是个无限进步的过程,我们就可能找到某些原则和准绳。

  读者您如果仔细,会察觉上文中已点到了懂音乐的一个要则。

其实,“懂不懂音乐”这问话中的第一个含义就是,你懂得、知道或更简单明了——听过多少音乐?虽然很难保证,听音乐听得越多就越懂音乐,但听音乐很少就很难真正懂音乐,这却是可以肯定的。

正如名副其实的美食家一定是一位尝遍各种美味佳肴的惯家,懂音乐的行家也准保是个古今名曲烂熟在胸的好手。

既然烂熟在胸,可见听音乐光听过并不算数,更重要的是应记得。

不仅记得乐曲的作者、名称、编号、创作年代……,而且更能记住音乐的“模样”——如主题、节奏轮廓、音响特质、心理感觉,等等。

这后一方面的信息专属音乐内的事,能记得多少,能记住什么,人和人差别可就大了。

有一些也算是搞音乐这行的,会唱或会奏,当然也识谱,可是脑子里音乐没储存多少,别说是冷僻作品,就连普通的“大路货”或稍稍超出自己狭窄专业的曲目也懵然无知。

倒是有不少热心乐迷,自叹苦于短缺音乐专业知识,但他们的谈吐中所显露出的对作品及作品演绎的熟悉,简直会吓你一跳。

到底谁更懂音乐?究竟何谓懂音乐?这问题看来确实值得一问。

  音乐是门对手工技艺要求很高的艺术。

不论哪个音乐行当,都有一大堆或一整套纯粹的技能训练来帮助学习音乐的人们来掌握所需的技能。

典型的例子如供练习乐器演奏用的练习曲,有各种类型,不同的程度水平,想着法子让演奏者的手指有力起来,独立起来,灵活起来……所以学音乐讲究“童子功”,最好从小。

这可苦了学音乐的孩子们。

要命的是,只要从事音乐,谁也别想逃过技能这一关。

除了小时候练手指头以外,长大了还必须完成识别和操纵音乐语汇的技能性训练:和声、对位练习,弄清移调乐器在总谱中的读法,不厌其烦地数小节为了对乐曲进行外科手术般的解剖……等熬过这一切,对音乐的自然兴趣在许多人身上反而减少或甚消失了。

多么不幸!懂音乐了吗?可不是,懂了点。

能奏几曲贝多芬甚至肖邦,知道什么叫属七和弦,奏鸣曲式分呈示、发展、再现三个部分,等等,等等。

可听音乐会兴奋、激动吗?感到音乐是某种世上最奇妙、最珍贵的东西吗?真正对音乐迷恋吗?难说。

于是看来,学了这么长时间音乐,还是只能算个似懂非懂!因为,仅仅用手指机械地复制音乐,或用理智去僵死地识辨音乐,而没有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和领会音乐,算不得懂音乐。

说到底,音乐是门艺术。

而艺术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特别需要心灵的体验与感悟。

  由此我们得到一个看上去有点奇怪的结论:专业音乐人在是否懂音乐方面并不享有特权。

有时,站在音乐门外的有识之士由于干脆不懂音乐的纯技术性机关,反而越过了这一障碍,用赤子之心、或用姊妹艺术的心得直接面对音乐的精神本质。

音乐使他们颤栗,让他们狂喜,虽然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这之所以可能,是因为音乐虽说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但它又是最感官化的一门艺术。

一旦音乐响起,它就绕开了我们的理智,拨动我们的神经,并直逼我们的内心。

所以,文盲不可能成为文学爱好者,但不谙乐谱、不会弹唱的“音盲”却可以是个乐迷。

  然而,如果象一般乐迷那样,只是绕开、而不是克服了音乐的技术障碍,音乐的诸多奥秘就会永远封闭。

一个人可以听过很多音乐,知道很多作品,但如果不掌握音乐的技术语言,他就不可能走进音乐的内部,摸清音乐的肌理。

懂音乐懂得很多并不能保证懂得很深。

在这方面,专业音乐人可以自诩享有某种便利。

当然,如果乐迷朋友不为音乐的技术磨难所吓倒,最后终于闯过了这道墙,那么就懂音乐而言,他(她)和专业音乐家就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而且不见得就会输给音乐家。

因为假定其他条件相等,懂音乐能否懂得更多、懂得更深,全仗一个人对音乐的挚爱和痴迷程度。

  于是,本文开头所谈到的懂音乐与喜欢音乐的区分,分析到最后便站不住脚了。

所谓“懂”,在很大程度上就包含了“喜欢”;而“喜欢“则是“懂”的前提。

懂不懂音乐?其实,就看你喜欢音乐到什么程度。

(待续)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