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襄垣鼓书(现存曲艺曲种简介)
时间:2019-05-07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襄垣鼓书 曲艺的一种。

又称襄垣鼓儿词。

发源于山西襄垣县农村。

流行于山西东南地区各县。

约有三百多年历史。

最初的演唱形式为桌上放一矮脚鼓,演员在桌后,左手持挎板(檀板),右手握鼓箭,击节说唱,另有一至二人操当地乐器老胡和二把(均为拉弦乐器)为其伴奏。

唱腔有紧慢两种板式,一般为上下句反复。

既叙事,又抒情,以叙事为主。

清道光(公元1821—1850年)年间,艺人史金星在演唱中吸收了当地民歌等,使音乐开始有所发展。

后由艺人苗来喜在紧慢两种板式的基础上,创造了悲板和抢板。

1911年后,又由艺人段明和等加创了起板、二性板(也称大板)、垛板和截板,并把抢板发展为紧抢板和慢抢板两种。

到四十年代,由侯玉成、董财元等艺人把当地的戏衡唱腔揉合到鼓书中,使音乐更为丰富。

为了适应戏曲唱段的要求,董财元一人能操作鼓、板、小铮、锣、钹、镲、镗锣、木鱼、梆子等九种打击乐器井兼说唱,演唱和操作非常自如。

其最基本唱腔是二性板(见谱例:《梁祝下山》)。

传统书目长篇的有《金鞭记》、《金镯玉环记》、《刘公案》等三十多部;中篇的有《武松打虎》、《杨八姐游春》、《子牙卖面》等四十多部,短篇的有《小二姐做梦》、《小俩口争灯》、《穷汉过年》等八十余篇。

短篇小段题材新颖,内容丰富,语言活泼,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抗日战争以来,襄垣县组织了“盲人爱国宣传队”,编演了不少新书目,在太行山区的群众中起到宜传教育作用。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