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歌仔戏(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时间:2019-05-07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歌仔戏 戏曲剧种。

又称芗剧。

流行于台湾省各地。

二十世纪初传入福建,在厦门、漳州、龙溪、晋江等闽南方言地区流传。

是在由闽南传入台湾省的锦歌基础上发展而成。

其先综合吸收台湾民间歌舞小调和闽南车鼓、采茶,用以演唱简单故事的,称“歌仔阵”。

清末,弋阳腔、四平腔、白字戏、梨园戏先后传人台湾,歌仔阵吸收这些腔调和剧种的剧目、音乐与表演艺术,在广场流动演出。

有生、旦、丑等角色,表演、服装、化装较为简单而接近生活,俗称落地扫、车鼓戏。

辛亥革命时期,吸收京剧、高甲戏的角色分行、表演艺术、唱腔和锣鼓经,成为较完整的戏曲剧种,称为歌仔戏。

1928年歌仔戏班“三乐轩”在厦门演出,深受欢迎。

此后歌仔戏班常在福建厦门、漳州、石码等地演出,民间各行业纷纷成立业余班社,如“笋仔班”、“豆花社”、“麻袋社”等。

抗日战争期间,反动统治当局禁演歌仔戏,艺人另在锦歌的基础上,揉合其他民歌、戏曲曲调,创造—种新唱腔——改良调。

易名为“改良戏”,继续流传民间。

抗日战争胜利后,歌仔戏重又演唱。

歌仔戏在福建主要盛行于芗江两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改名芗剧。

传统剧目有六百多个,题材多取自民间传说、神话、公案、传奇和历史演义。

最早的传统剧目是《山伯英台》、《陈三五娘》、《吕蒙正》、《郑元和》。

改良戏时期有《六月雪》、《红鬃烈马》、《安安认母》等。

1949年后改编演出了《白毛女》、《血泪仇》等兄弟剧种的现代戏。

腔调主要有五类。

(l)七字调,是歌仔戏中地方色彩最浓的—种抒情性腔调。

因唱词以七字为—句,四句为—段而得名。

包括七字正、七字高腔、七字低腔、七字哭调、七字反调、七字中管等。

以七字正为基本腔调,其余各种腔调在保持共同的基本板眼、节奏、曲式结构的原则下,作音区转换、曲调移位、伴奏乐器定弦变换、调式变换等变化,以适应表现悲怨、喜悦、深情、激动等多种感情内容的需要。

谱例见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