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论音乐审美中的两种不同心理取向
时间:2019-04-1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摘 要:“新”的音乐作品和“旧”的音乐作品都能给人带来审美愉悦,但她们的审美特性却是不同的。

这在于人们欣赏“新”作时,一般是着重从艺术客体本身出发,通过艺术品本身的新奇、和谐、美听以及内在蕴含而获得审美愉快;而对“旧”作品的欣赏,则主要是倾向于欣赏主体,艺术客体仅只是引发的媒介,人们通过这一媒介而达到重温主体感受而获得的审美愉快。

  关键词:新旧作品;主客体;审美心理   人们常说:“创新”是艺术的灵魂。

音乐和其它任何一门艺术一样,总是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

因而在音乐创作中,凡是新颖、独特和富有个性的作品总是会受到人们欢迎的。

而如果总是“老调重弹”,便往往受到人们的厌弃和冷落,这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喜爱创新的作品呢?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好奇”乃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心理素质,对于任何一件艺术品,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审美愉悦,往往都从惊奇感和新鲜感引起,这是因为,新奇的东西,能够在人的意识和心理上形成一种全新的刺激而引起人们充分的“审美注意”,并由此对艺术品发生兴趣。

心理学教程上指出:“刺激物的新异性可引起不随意注意”(按:“不随意注意”在心理学上是与艺术关系最密的“注意”形式)。

又曰:“兴趣通常是和情感相联系的,它是对对象的长久的不随意注意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①这就从正反两方面证实了“新”和“奇”在艺术欣赏中的重要意义。

  然而,尽管我们在这里充分肯定了“新”和“奇”在艺术中的重要意义,但我们却也常常发现,一些旧的或大家熟悉的音乐作品,却仍能引起许多人的审美快感,而且这种审美快感,又决非其它任何新的音乐审美所能代替。

尤其是一些年纪较大的人,更对其表现出一种深深地,不可遏止的眷恋之情。

例如,在一些音乐会上,我们不难看到,有许多人在欣赏新曲目时,往往显得比较安静,甚而显得无动于衷;而当忽然奏(唱)起他熟悉的曲调时,他会立即表现出一种激动和亢奋,甚而手足击节,随声附和,大有心驰神往,忘乎所以的劲头.尽管这些曲调和旋律他们可能早就听过无数次,有的甚至烂熟于胸,“新”和“奇”的审美特性无疑对他们已失去效用,而当他们重新听到它时,却能引起他们的审美愉悦,这又当如何解释呢? 其实,这并不难解释。

  我们知道,当一个欣赏者初次欣赏一段乐曲时,在获得新鲜、惊奇的感受的同时,立即就会发动自己的联想、想象,并使自己的感受、联想和想象同这些乐曲结合成一个特殊的整体,储存于大脑之中。

而当以后再一次重复欣赏这段乐曲时,这段乐曲便不再以其全然客观的形象在主体意识中呈现,而是以“回忆”的方式把曾经欣赏过的这段乐曲连同初次欣赏它时的感受、情绪和心境结合成一个完整的东西呈现在主体意识之中,这时欣赏者便不再是纯然欣赏这些乐曲本身所提供的东西,而更多的是欣赏自己当年的某种感觉、情感、感受和某种特殊的心境,也同时重温了当年的审美愉快。

对于这一点,法国著名美学家柏格森说得非常有趣,他曾经举例说,我嗅到一朵玫瑰花的香味,于是儿童时期的一堆模糊的记忆即刻涌入脑际,实在讲,这些回忆并不只是花香引起的,我是以包含着这些回忆的花香激起了这些回忆的,花香对于旁人会有旁的气味。

  在音乐艺术中,这种现象表现得尤其明显,例如,某人当年在延安听到过《南泥湾》这首歌。

当初当然是被它新鲜而动听的旋律所吸引的,进而又被其“荒滩”变为“陕北的好江南”的内容所感动,而同时这旋律也在不经意中同他当时的情感、情绪和心境结合成一个完整的,完全属于他的东西储存在他的意识之中。

而过了若干年,当他重新听到《南泥湾》这首歌时,他就突然会引起一阵亢奋和感动。

但这时的亢奋和感动,已不同于前一次,那既不是因为《南泥湾》旋律的新奇独特(这首歌是他早已熟悉的),也不来源于“荒滩”变“江南”这一内容的震撼(“荒滩”变“江南”早已不在话下)。

换句话说,他这时的亢奋和感动,既不在于这首乐曲的形式美,也不在于这首歌曲的内容美。

他的审美愉悦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实际上,他的审美愉悦主要来自于对自我的欣赏。

也就是说,他现在听到的《南泥湾》,已不是他初次听到的,纯然客观的《南泥湾》,而是包含“他”的情绪,“他”的心境,完全属于“他”的《南泥湾》。

是“他的《南泥湾》”把他重新带回了逝去的延安时代,使他重新感受了他风华正茂的青年时的心绪,使他重睹了延安时代的一切,于是使他感动,使他获得了任何新的音乐作品所不能带给他的审美愉快。

而旁的人欣赏的《南泥湾》,则会有旁的感受。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