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背后的故事之——9、《汉宫秋月》
时间:2019-04-1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九、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本是一首琵琶曲,后改编为二胡曲。

《汉宫秋月》虽列十大古曲之一,但乐曲的历史并不长。

乐曲要表达的主题不是很具体。

不少相关文章对此曲解题时都模糊地称,此曲旨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愁的情绪。

有的文章称,此曲细致地刻画了宫女面对秋夜明月,内心无限惆怅,流露出对爱情的强烈渴望。

《汉宫秋月》很可能与《汉宫秋》有一定的关系。

而《汉宫秋》是一出元末杂剧,作者是马致远。

《汉宫秋》讲的是王昭君和亲出塞的故事。

汉初时开国元勋多为布衣出身,而后妃、宫女也多出身微贱。

基于这一传统,汉朝的宫女与嫔妃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而,每一位宫女都心存梦想,即有朝一日能获得被皇帝宠幸的机会。

然而王昭君在宫中深居数年,却连皇帝的影子都没见过。

葛洪的《京西杂记》中介绍了一则在后世广为流传的故事。

宫廷画师毛延寿因向王昭君索贿不成,就在王昭君的画像上点了一颗痣,使王昭君的相貌显得比较普通。

由于宫女太多,汉元帝只凭借画师呈上的画像上来选择宫女。

这样一来,原本拥有惊人美貌的王昭君就淹没在众多的宫女里了。

此为野史,不足为信。

据《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昭君字嫱,南郡人也。

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

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 从上面的文字中可以看出,王昭君之所以自愿远嫁匈奴,是由于“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与其在宫中过着冷清孤寂的生活,让青春年华年复一年的老去,不如远赴异域。

所以听说和亲的机会后,王昭君果断的毛遂自荐。

然而,皇宫内的生活虽然孤寂,倒也平静,匈奴所居之地是草原大漠,未来如何,谁也不知。

李白有诗云:“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杜甫显然很同情王昭君,他写下了“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的诗句。

而做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却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他认为昭君出塞不是件坏事,写诗云,“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王昭君出塞时,是否充满了悲怨情绪,后人已无法得知。

无论如何,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并不轻松的人生选择。

虽然这是一次政治婚姻,但王昭君的想法也许并不复杂,并非抱有为“汉匈两族世代团结友好”的目的。

这种说法显然是意识形态对历史的强行解读了。

后来昭君在匈奴生了两个儿子。

呼韩邪单于死后,他的儿子继位,欲娶昭君。

父死后,子可娶继母,兄死后,弟可娶其嫂,这本是胡俗,在匈奴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昭君觉得难以接受,于是上书汉成帝求归,成帝敕令其可以不尊汉习从胡俗,昭君后来只好服从。

唐代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却说,昭君誓死不愿改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于是,“昭君乃吞药而死”。

难道历史上的“昭君怨”就是源自这等讹传? 昭君的结局还算圆满。

前一段正在热播的《汉武大帝》汉朝和亲送去的宫女倩儿被匈奴烧死。

虽然是虚构的情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宫女命运的悲惨。

宫女之怨是个传统话题。

汉乐府中有不少关于宫女之怨的题材,如《玉阶怨》,《昭君怨》,《昭君悲》等。

后来甚至形成了专门描述后宫的诗体,名为宫词。

唐朝张祜的一首五言绝句《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即是描述宫女的佳作,写出宫女积郁难遣的深怨。

唐朝诗人王建、五代时后蜀花蕊夫人都曾做过《宫词》百首。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