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古代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演进2——戏曲时代
时间:2019-04-1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二、戏曲时代――宋、元、明、清时期声乐艺术的演变  (1)宋元时期的声乐艺术 经历随唐盛世以后,中国历史进入宋元时期(公元960年-1368年)。

宋代以来,歌舞在社会生活中地位逐渐缩小,代之而起是戏曲,曲艺的兴起。

北宋王朝统治的160多年间,工商业空前繁荣,城市随之而兴盛。

为适应城镇市民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北京的各城镇中普遍设立了“瓦舍勾栏”[1]等如乐场所,这样市民音乐迅速发展,同时涌现出了大批著名曲词作家和唱词艺人。

创作出了极为丰富的曲子作品,并按一定的结构原则联成套曲形式――唱赚。

“唱赚”是宋代艺术歌曲的最高形式、演唱难度很大。

这时,说唱艺术走向成熟,创出大型的演唱形式——诸宫调,后来,诸宫调的形式为戏曲艺术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杂剧艺术由于吸收了唱赚和诸宫调的营养也越来越接近于真正的戏曲。

《西厢记》就是著名杂剧代表作品,是将歌唱和歌舞结合在一起的声乐形式,这又一次将中国声乐艺术推到了另一个新的高度。

到了南宋,城镇音乐文化得到更大发展“瓦舍勾栏”比北宋更多更普遍,已出现了民间艺术的专业组织——社会和书会。

南戏在杂剧影响下迅速成长。

南戏也称南杂剧,主要是由地方民间民俗歌曲发展而成。

“宋词”是一种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可以歌唱的形式。

这种新的音乐文学形式,当时叫小曲、小唱、嘌唱或词曲。

配上音乐旋律称为曲牌,例如:《点降唇》、《菩萨蛮》、《卜算子》、《念奴桥》等。

创作宋词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豪放派苏轼、陆游、辛弃疾等;抒情派有晏殊、李清照、柳永、姜夔、沈括、张炎等。

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有名的词曲歌唱家,如李师师、孔立传、张五牛等。

宋末,蒙古族兴起北方,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建立元朝。

元代文人地位极为低下,许多人流落民间。

特殊的生活环境,使杂剧艺术发展呈现空前的繁荣。

元杂剧在剧本结构、宫调体制、表演方式等方面比宋杂剧更为完善,更为成熟。

这样元代音乐出现巨大转折,由歌舞转向戏曲。

从此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基本分为歌唱和戏曲两个方向纵向发展。

戏曲艺术的确立与发展,标志着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步入新的阶段。

元曲的内容通俗易懂,既反映人民生活而易于被接受。

元曲分杂剧和散曲。

元散曲包括小令、套曲和诸宫调。

小令是流传的创作的单首歌曲。

当时演唱水平相当高。

这时声乐艺术与戏剧等开始已有分离的迹象。

元杂剧继承了宋杂剧的传统,无论在形式、内容、曲调上都有很大提高,一大批优秀演员表演水平使当时北方舞台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

元杂剧到后来实际上形成一种唱剧。

有点像西方的歌剧综合艺术。

在元杂剧兴盛之时,声乐演唱艺术理论也有新的发展。

出现了关于对演唱技巧的论著闻世。

如张炎的《词源》[1]。

燕南芝庵的《唱论》[2]等,他们对演唱艺术与技巧都作了精湛的论述。

另有北宋沈括所写的《梦溪笔谈》的《乐律》一章中写到:“声中无字,字中有声。

” 元朝著名的歌唱家代表有:忠都秀、张德好、珠帘秀、顺时秀及回族米里哈等。

据考证:到元代,声乐演唱形式已出现独唱、对唱、齐唱与和唱的形式。

(2)明、清时期声乐艺术 在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

传统的说唱、民歌、戏曲、歌舞、器乐已形成明清时期五大类音乐特证。

声乐艺术已演变成各种戏剧,曲艺、歌唱等形式。

戏曲无论从词曲结构还是演唱表演上都得到更深入的发展,并走向成熟。

戏曲按唱法、形式和风格分成了四大声腔派,即: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山腔。

其中昆山腔是四大声腔中流传最广、留存最久的戏曲音乐。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