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十大交响曲及其作者介绍
时间:2019-04-1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一、海顿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海顿素有“交响曲之父”之美名,不仅因为他一生作有一百零四首交响曲,更因为他是真正将古典主义美学中对结构美的追求内化到交响曲形式的第一人。

古典主义美学讲究对称,重视比例的合理性,强调音乐素材在功能上的“语言化”(人人皆可经接触而理解);而“海顿老爹”(贝多芬称呼海顿为PapaHaydn)硬是将这些音乐知性的一面以洗炼而意趣横生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惊愕》交响曲便是一个很棒的例子。

二、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诚然,莫扎特最为人熟知的当属他的歌剧,他也曾多次表白,自己的最爱是歌剧。

可是不要忘了,他也写了四十一首的交响曲呢!人们总爱提莫扎特如何如何天才。

我这里却想提醒您注意他音乐中深刻的人性描写。

在这首交响曲当中,我们会发现,原来天才也可以是善感的。

大师偶尔也具备了悲天悯人的胸怀。

三、贝多芬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磴、磴、磴、磴···”四声一出,天地为之色变。

音乐史上大概再也找不到比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第一乐章“命运主题”更具震撼力和权威性的单一素材了。

贝多芬在这首作品中,向世人展现严谨而有机的(organic)“动机创作”,惊人的可能性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知性美。

而由第三乐章末了接入第四乐章的过程更是希腊哲人塞内加称之为“穿过黑暗,奔向光明”的奋斗精神的最佳脚注。

四、贝多芬 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欢乐颂》——历来为音乐美学家争论的中心主题之一便是:音乐该不该有意义?它是否必须具备意义?听过贝多芬第九的人,相信都会同意,这个问题已然得到解答。

事实摆在眼前:就是有这样的音乐,她能够提升个人乃至群体,使他们谦卑、宽恕。

不再孜孜于己利。

柏拉图认为音乐应具备伦理上的功能,贝多芬做到了。

而且别忘了,此时的贝多芬已是全聋的“残疾人”,却献给全人类如此无私无我、乐观奋进的理想国之音!请向贝多芬脱帽致敬!五、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号交响曲——细心的您,或许已经注意到,走笔至此,我是循着传承在走的。

一八二四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九号交响曲,古典主义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颠峰。

然而,同样由贝多芬所催生的音乐上的浪漫思潮,亦早已如星火燎原般地席卷欧陆。

一八三零年,伯辽兹的《幻想交响曲》首演,正式将“标题音乐”推上台面,时隔“贝九”不过六年时光。

接下来的三十年,浪漫美学弥漫欧洲,“贝九”则被视为人类精神文明的极致,是无法被超越的;它取得了一种神圣的地位,成了图腾。

年轻的勃拉姆斯,具备非凡的才华,扎实的对位训练,从小就被古典精神的捍卫者视为贝多芬的接班人,怂恿他写作交响曲的声音令年轻的勃拉姆斯耳根未曾有过一刻清静。

勃拉姆斯的钢琴室中,墙上悬挂着贝多芬的半身像。

勃拉姆斯如此承受着压力:你能想象,背后总是传来巨人的足音的压力吗?终于,在他四十三岁那年,他做到了。

勃拉姆斯的第一号交响曲诞生。

写作这首曲子,都是怀着朝圣般的心情的,过程中更是数度落泪。

您能想象倚天剑、屠龙刀是如何成型的吗?粹炼、粹炼、再粹炼,最后再加上铸者自己的鲜血,直至斧凿痕迹尽失,取而代之的,是生命的纯粹光辉。

六、柴可夫斯基 b小调第六号交响曲《悲怆》——如果说,勃拉姆斯第一号交响曲散发的是生命最纯粹的光辉,柴科夫斯基的《悲怆》所揭露的便是死亡最纯粹的质地。

此曲完成后仅仅一周,老柴便即撒手人世。

其实,对于生命即将结束的惶恐并非此曲主旨。

中国人称:“哀莫大于心死”。

内心的绝望、孤寂,和落寞才是“悲怆”令听者莫不为之掬泪。

如此深沉的恸,却又美得如此凄迷!看样子对于得不到的东西憧憬、渴慕,确然是人类挥之不去的咒诅呢!七、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自新大陆》——许多大艺术家似乎或多或少都有一种自虐倾向。

看看贝多芬、布拉姆斯、舒曼、柴科夫斯基、梵高、尼采。

或许,经过情感的压抑,工作上的自律,艺术本身的最美质地才会被挤压出来?德沃夏克却不是这么回事。

身为屠夫之子,长得又像拳师犬,德沃夏克开朗、乐观、温文、随缘;他喜欢鸽子咕咕叫的声音、喜欢“看火车头移动”,偶尔还会喝个烂醉。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