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民族歌曲,路在何方?
时间:2019-04-1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切全都全都会失去……”,当郑钧的这首摇滚风格的歌曲《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响起时,最先打动听众的是歌曲开始时的那段充满野性的佤族民族音乐,繁闹的都市,林立的高楼?u>笙糜肫卟誓藓绲浦洌嶙抛罴虻ト醋钣辛樾缘睦制鳎竟模蝗撼渎靶缘哪昵崛耍么蚰竟模萸楦栉琛O视腥酥獠皇且欢卧吹那鳎侨〔挠谪糇逶窀琛都恿秩贰T谝」觥⒌缱拥韧ㄋ滓衾质⑿械慕裉欤碜盼幕钤甲刺摹⒑廖薜袷蔚拿窀枰丫ソケ蝗嗣堑S纱宋颐遣唤龇⒊隽艘晌剩好窀柙诘苯裆缁岬降谆褂忻挥写嬖诘谋匾吭拿窀枋欠裼蟹⒄沟目占洌棵窀璧男切侵鹉芊裨俣攘窃?/P> 民歌从历史走到今天 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民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

它不仅是人们生活、工作、交流的方式,更是人民的一种精神寄托。

放羊的羊倌们唱着放羊歌,采茶的姑娘唱着采茶曲,车水工们唱的是车水的小调,年轻的姑娘们唱着《走西口》送别她们的情人。

民歌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会成为他们口中自然吟唱出的或凄凉婉转或高亢欢快的调子。

可见,民歌曾经有过它辉煌的全盛时代,但是,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泊来文化的影响,民歌的发展开始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很多听众,甚至是一些专家都认为,民歌的丢失是历史的必然,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方式,让纯粹的民歌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

正如以前的青年男女用对歌来倾诉爱慕之情,而现在的年轻人则会通过上网聊天、发短消息一样,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外来音乐形式的侵袭,电吉他、R&B、MTV等许多现代音乐手段和新新事物陆续出现。

它们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与高科技的社会互相融合,反映了现代人高节奏的生活。

一度辉煌的民歌由此正在逐渐走向没落和失传。

然而,民歌纯粹质朴,是人们生活工作的寄托和情感的真实体现,民歌的失传意味着中国传统精髓的遗失。

有识之士由此无不忧虑地呼吁: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保存民歌应当成为当务之急。

民歌的适应性转型之路在何方? 2004年,几乎一夜之间,在农村城市、在大街小巷,都响起了一个略带嘶哑的男声–刀郎,这位在此之前从未听说的歌手火了,他的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疯狂畅销。

对中国的传统民歌有些了解的人可能会发现,这首歌是将西部民歌木卡姆的旋律融入简单上口的流行因素创作而成。

刀郎唱片热销之后,一些唱片公司对“刀郎现象”十分关注,他们悟出了对民歌进行风格化再包装的道理,纷纷开始行动,深入挖掘民族音乐的时代审美内涵。

与此同时,有一些人发现了民歌的商机,他们开始深入民间,挖掘传统的原生态民歌,然后再让音乐人利用民歌的旋律、节奏,注入流行的元素进行加工制作,用市场化的方式让大众了解并接受民歌,以“推动原生态民歌跟随时代的步伐向前发展”。

正如前段时间“超级女声”周笔畅刚刚推出的歌曲《浏阳河2008》,这首歌以R&B曲风为主,其中就融合了传统中国湖南民歌《浏阳河》,而周笔畅凭借这首歌曲也接连囊获了多个音乐大奖。

虽然有专家认为,真正地道的民歌需要由当地的歌手用当地方言来演唱,“市场化是对原生态民歌的一种破坏”。

但现实是,传统的民歌用方言演唱的形式为其在本地区外的推介造成了障碍,加之原始民歌一般没有音乐伴奏,更没有“包装”,很难得到现代人的认可,更不用说去接受了。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民歌的适应性转型问题,难道民族歌曲只能寄生在通俗歌曲的光环之下才能得以延续吗? 期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