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近古音乐——发展史(七)
时间:2019-04-1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宋以后,旧有的筚篥、琵琶、筝、笛、笙、箫等乐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都曾用来独奏。

筚篥在宋大曲中地位与唐大曲琵琶相同,是为首的乐器,所以宋时称筚篥为“头管”。

宋时也出现了许多新乐器,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胡琴类乐器的“祖先”奚琴。

12世纪初成书的陈《乐书》说它是“胡乐”、“奚部所好之乐”,说明奚琴也是外来乐器。

据此书所画图形,奚琴的形制与近代胡琴相类,只是当时不用“弓”,而用竹片擦弦。

(同时期西北还有称为“马尾胡琴”的乐器,与奚琴不是同类乐器,大概是《元史》中所说“制如火不思”的“胡琴”,后失传。

)宋代奚琴已加入宫廷乐队的编列,演奏人数多达11人,超过了琵琶。

有记载说11世纪时有一位宫廷乐工演奏嵇琴(宫中避忌胡名,故称奚琴为嵇琴),忽然断了一弦,他就在剩下的一根弦上继续奏完全曲。

可见当时有些奚琴演奏家的技巧已经不低,因为这必须更换把位才能做到。

  明、清时期,说唱和戏曲的品种越来越丰富,成为音乐最重要的两大体裁。

说唱以南方的弹词和北方的鼓词(后称大鼓)以及流行南北的牌子曲为主。

弹词的历史可追溯到宋时的“陶真”(陶真是用琵琶伴奏噢唱,流行南方),明时记载已称“弹词”,但也有仍称陶真的。

清代弹词用琵琶、三弦伴奏十五),三弦也是宋元时期出现的新乐器。

音乐上也形成了因优秀演员的创造而用其姓作为曲调名称的习惯,如“马调”、“俞调”之类。

鼓词很可能是宋代鼓子词的继续发展,但现存鼓词的传本只能见到明代16或17世纪印刷的。

后来称鼓词为大鼓,它又因流行地区的不同,伴奏乐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京韵大鼓流行京、津,梨花大鼓用犁铧片相击等等。

大鼓的主要伴奏乐器为鼓、板、三弦。

  弹词和大鼓的音乐已不再采用曲牌联套的结构,而用板腔体式,即主要以节奏形式的变化作为乐曲结构的支柱,乐思发展的手段。

这一结构形式恐是积累并总结了曲牌运用中的变体规律,并强调了由汉语特点形成的文学上的对偶句式影响下的音乐句式结构而最终形成的,它的基本素材只有一对上下乐句(或四句),整首乐曲即以这一对上下句(或四句)作各种自由反复构成。

曲牌联套的句型句数都随所用的曲牌而有一个基本的规定,板腔体却可以不再有这些规定,改用每一句七字或十字的整齐句型,句子数量也可多可少,可视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增减,比较自由、灵活,板式(节奏型)的变化、发展也赋予音乐以更多而鲜明的色彩层次,从而使音乐的戏剧性大为加强。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