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对央视青年大奖赛的时评
时间:2019-04-1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此次美声比赛昨天结束,心发诸多感慨。

只可惜昨搬家,新居无电话,约三个月时间不能在家中上网,许多论题无暇论说,回帖不能及时敬请原谅了。

本次比赛头一两天的确没啥看头,几种唱法混杂,没耐心看下去,但也不时换台,插缝看了几眼,对预赛中的一些情况也有几处心得。

最好看美声决赛、看那些“顶尖”歌手表演的想法对我这种欣赏口味极其狭隘的人来说还是比较英明的。

此帖将十分冗长,所谈之事甚多,并有专题在另开新楼中涉及。

我只管自顾自地胡乱说下去,伤害诸位眼球我只能表示遗憾了。

说到决赛,人们最关注的男高音应该是杨阳。

看过比赛我心目中相对比较欣赏的却是另一个男高音,后面会详述。

杨阳在预赛时的表现我没有看到,对其评价已在前面的楼里论及,决赛是我第二次看到他的演唱,他第一次在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唱外国歌”中的表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令人印象深刻,因此虽错过看他预赛,但也知凭其实力应取得不俗战绩。

看完全场比赛,对杨阳十分失望,这道理应仔细讨论一番。

《La fillet du regiments》是Donizetti于1840年所写出的作品,男高音里那9个HIGH C的唱段自该歌剧问世以来很少全剧上演,即使在音乐会上演出,那些世界有名的男高音也都在降调演唱。

Donizetti没有活着看到有人能完美地按照原调来演绎这部歌剧,直到1960年代中期,他的同胞Pavarotti才圆了他的梦。

现在能唱下这首歌曲的人世界上已有不少,HIGH C也已不象几十年前被认为是“男高音的禁区”、多么地高不可攀登,现在国内有不少歌手可自如地唱到d3,e3,这也说明声乐技术在发展,在进步,身体各部位的成长发育条件在突破极限。

杨阳所唱当然不比老帕,但能轻松自然地完成下来实在是国人的骄傲,无论如何,对能够用原调唱完全曲又在9个HIGH C上无闪失的男高音来说是不能苛求的,因此评委所打平均分超过99分是能够服众的。

练习这首歌曲所能参考的资料十分有限,推想杨阳所参考的声音资料只能是老帕,这从他的歌曲处理和语言运用上可以看到很多痕迹。

这首歌原文是法语,他与老帕同样在语言发声上更多地贴近意大利语。

这是否好,很难猜度,因为我们没有听到过哪个顶级法国男高音如何用法语来唱它。

从我的视角看杨阳昨天所唱的这首歌从表现力和发挥上讲并没有前半年比赛时唱Di quela pira的表现好,主要是减少了上次的那种霸气,所以略显平庸。

但这个问题也许有其苦衷:1、两曲难度相差较大,不应强行比较,2、在这个全国瞩目的场合,个性也许有所收敛。

总体来说杨阳的第一首歌是成功的,在此时的人们心目中他应当夺得冠军。

但凡事都可能会有意外发生。

在进行最后6人夺冠的比赛中,他唱了一首中国歌,第一句出来我就知道他完了,令人大失所望。

此时我不相信是他的声音,完全变成了两个人,音色上完全和第一首不同。

这歌他甚至在个别音上跑调,虽带哭腔唱,也难动人,不知这样的演绎是不是就该叫中国美声唱法。

仔细分析起来,这就引发出一个我们在其他楼里所探讨的有关问题。

讨论这个问题,我且把他命名为“杨阳现象”。

从对杨阳十分有限的了解来推测,他是个对西洋歌剧十分推崇而又能痴迷苦练的专业人才,颇有Vissi d’arte, Vissi d’amore的情怀,这样的人究竟是对是错呢?依照我的看法,作为专业演员,他在中国就是错,在欧洲就是对。

支持我论点的左证便是通过昨天主持人对他们几位的采访中得出的。

美声唱法是干什么用的?是唱给中国大众听的?那几位和主持人聊天的获奖者几乎都提到他们在国外参赛的事。

你去国外参赛必不能唱什么中国和中文的美声作品。

既然目的是为国争光,去和外面的美声世界去接轨,这些歌手必要苦心习练欧洲那些著名的美声唱段,否则谁敢说到了外面比赛不唱人家那些东西就能获得高分?杨阳必是全身心地投入了对外文歌曲的演练之中而忽视了国语歌曲的演唱风格和很多咬字发声的细节,久而久之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估计按国内声乐比赛要求,选手必须用中文唱一首中文作品,杨阳因此而吃亏,不然的话,他若唱首意大利的就不会只得97点几分而饮恨了。

很多唱原文美声的唱不好中国歌,杨阳此次算为他们出尽风头,屈居亚军实在替他惋惜。

这就叫“不识时务”,在我们民族这块土地上,作为专业演员应正视现实,否则难成“俊杰”。

把老外的歌唱得那么好,怎么自己家的却唱不好呢?似乎很难理解,这问题我将另有谬论在他楼发表。

决赛中罕见地拥进来那么多男高音,实在也算个意外。

我真正相对喜爱的只有两位,杨阳算一个,另一位可能是别人都不太注意、也觉得他不太起眼的云南声乐老师王红星。

他夺得第三名的成绩使我欣慰,听他唱歌我欣赏,也借此向我们论坛的云南老友xym老先生表示祝贺。

王红星所唱第一曲为《Rigoletto》里的一首著名咏叹调(这歌以前我很熟悉,歌名马上想不起,稍后可查来), 曲调十分优美,难度、长度和表现力比人人皆知的La donna e mobile大多了,此曲国内也鲜有人单独拿出来演唱。

王红星的唱法我以为在所有这几个男高音里是最kao前、咬字最清晰的。

我不会怀疑很多人不喜欢这样的声音,认为有些白,厚度不够,但那些所谓厚度够了的人,声音不是失去了明亮度甚至喉咙比较撑吗?这首歌他无疑也参考了老帕的录音,因此味道很好,音色也好。

他唱的中国歌远好于杨阳,他懂得中国歌该怎么处理,尤其在咬字上,有字头有字尾,母音到位,又不与民族唱法的字头过长方法相混淆,我个人认为他是把美声唱法运用到唱中文歌曲上比较好的人。

此人如评委顾欣所说,大家并不认识他,但他唱得好,所以能得高分。

男高音的特点就该是高声区明亮透彻,咬字清晰自然,当今世界上也是这样的趋势,因此注意到象梁宁这样在海外见过世面的优秀歌唱家两次都给了王红星98以上的最高分。

在唱中文歌曲上,下面会结合另一个歌手,两者做个比较。

对于kao前kao后,特别是“咬字”的问题,我必要建个新楼细论。

王红星的缺憾我以为是气势稍缺,此君看上去是温和儒雅之士,谦和有加,霸气不足,但他应归抒情男高音之类型,唱得太“硬”也不妥当,不过能表现得更自信些总也无害。

与杨阳并列得第二名的是中国院的一个小帅仔,名字是张英席。

他唱的Nessun dorma当然要好于预赛时中央院的李爽。

对李爽的评说有机会再说,里面牵涉到廖昌永的点评。

小帅仔“谁都不能睡觉”唱的人太多了,习惯快成了自然,没有新鲜感,再评也显无聊。

他唱的中文歌曲可以一评。

他与杨阳类似,唱国语的美声都不好听,杨阳是音色问题,发声的位置有了变化,他是咬字问题,明白说就是母音不圆、不到家。

他与第三名王红星所唱的中文歌的乐句归韵都是以汉语拼音的ang结尾,歌词里都有“姑娘”、“同样”、“歌唱”、“心上”等词汇。

王红星的母音就很清晰到位,可以发圆,而这位发到一大半就停住了,这便给人以做作之感觉。

他与杨阳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似乎就没有怎么研究过中国歌该怎么唱,而他是过重强调了所谓的美声技术,以至怕失去声音的“圆润”来保持一种“有效”的口型,怕被说成“满嘴都是字”。

这问题我以后开耧另论之。

于爽是近几年活跃于北京美声舞台的歌者,以前我在收音机里听过一次他唱的半段Nessun dorma,感觉还不错。

此次他第一首是个中文歌,简直是自砸牌子,难怪评委魏松很中肯地“修理”了他一番,我以为说得非常正确。

他以为他啥都能唱,选了个那么发挥不了自身特点的平淡歌曲,就等于在“自杀”。

这也让我想起我们尊敬的Martin Wu先生去年谈到老帕时关于确定声音风格类型的那篇宏论,用在于爽身上也很合适不过。

于爽作为歌唱演员里少见的大帅哥是可以博得评委和观众喜爱的,这方面他自有优势,没有选好曲目不能怪别人。

评美声听唱中文不能太说明问题,因此期待他侥幸进入前六名后唱外文是否有好的发挥,结果仍是十分糟糕。

他唱的是《Manon Lescaut》里 Donna non vidi mai那段著名咏叹调。

作为有经验的歌唱演员,他很会表演,表情丰富,还有“身段儿”,但唱着那么紧、那么累,毫无连贯性可言,一首那么优美抒情的赞美女性的歌曲唱得那样粗俗,除了假笑和做作外再无给我留下什么良好的声音印象。

说实话,我认为能让他挤进前六算给他莫大照顾了,最终结果他也只配得老六。

唱一两首歌没有发挥好,不能说明这个歌者就一无是处,毕竟听他唱得少,不是很了解,因此我也是就事论事,也期待于爽今后有正常和精彩的演唱。

对男高音的兴趣几乎是我声乐生活中的全部,所以自己敢于说自己狭隘。

但既然谈此次的声乐比赛,也就斗胆多少说说诸如男中音、女声和“一窝雀”的事。

那个唱Figaro的男中音我是咋也受不了,那声音我听着就叫窝,都从喉咙里做出来的。

极少部分的唱腔里和念白里还出了假声。

他好象不服廖昌永,大有要和廖拼岁数之意,而廖唱起来根本不是那样的做作之声。

还有一个男中那嘴叫大,一口一口地象要吃人。

看来这类歌者本身就有欠缺,不然那么多评委也没让他们进前六。

关于假声的问题,在预赛中蒋大为作为民族唱法评委有罕见之评论,我将另楼论及。

女声的王丽比以前有进步,她从杨阳手中抢走冠军那算杨阳倒霉。

记得王丽前两年唱过一个叫《飞呀,飞》的中文歌,声音做得挺厚实,咬字不清,此次她进步了,声音虽然“薄”了,但效果很好,咬字清楚又不失共鸣。

我真正喜欢的一个女声倒也不是王丽,而是一个被淘汰的歌手,好象是辽宁的,个子很高,穿一身红袍。

她唱得好象是Vivarti的作品,那连续的16分音符象奏乐器一样由喉咙唱出,真是不容易;这倒是其次,关键我喜欢她那“凶巴巴”的样子,咄咄逼人。

可惜不知何故她再向前走不动了。

“一窝雀”的风波本就没啥该闹腾的。

评委傅海静的解答是摸棱两可,避重就轻,还是顾欣的解答让人信服。

三个小女孩的组合演唱其实就是三重唱,她们受过美声训练,但终究不是独唱演员,尤其我不看字幕根本听不懂她们所唱中文(汉语)。

好坏且不说,组合的形式与独唱比就没有可比性。

傅海静为其的辩解与顾欣所说不太好的单个演员组合起来能出好效果就是对立的观点。

如按傅海静说法,一个百人合唱队不也可来和独唱一起比了吗?要比不是不可以,那应该是三重唱与三重唱的来比,合唱团与合唱团来比。

这么浅显的道理还拿到全国直播现场上去争,还由两个评委来解答真是XX。

“一窝雀”虽预赛得第一,而后被挤出前16名是必然的,说明了评委的眼光和公正性。

以后举办专门的重唱比赛或合唱比赛就不会有这问题了。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