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谈谈对中国唱法的点滴体会和看法
时间:2019-04-1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在声乐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中国文化为本,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个“继承与借鉴”的原则来探索和发展中国声乐艺术。

我尽管不反对中国人管外国唱法叫“西洋唱法”,管中国传统民歌唱法叫“民族唱法”的命名(出于时代和物种来源的标志识别需要,是有必要的),但的确不赞成那些所谓的“土的好、洋的差”、“民族唱法不科学、西洋美声唱法科学”等等片面、偏激的说法。

我认为,凡事都有其两面性,不能一律地或简单地用“好”和“坏”去加以吸收和批判,不管是西洋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因此就有其“长”“短”。

作为声乐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我们应把扬己“长”去己“短”,取人“长”补己“短”作为己任,而不应该以评“长”论“短”作为自己的专业。

下面我谈几点看法:一、“土洋之争”没有意义 我对无数古今中外的声乐论著的研究发现,“西洋美声唱法”和“中国传统民族唱法”都有对演唱方法上对呼吸、发声、声音分类、声区划分、共鸣、咬字和歌曲作品表现处理等方面要求的论述,从表面上来看,讲法有多种多样,但实际的辩证意义上所指的意思是大同小异的,“同”就同在歌唱时歌者对生理(呼吸、声区、共鸣、咬字等),对心理(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歌曲的理解和音乐表现)的调配;“异”仅异在歌者立足于不同民族语言文字和不同时期的作品有客观上的母音咬字和声音风格(即共鸣腔的合理运用)上的讲究。

这完全可以说明上述两种演唱方法是相通的,而不是对立的,尤其是从世界文化大融合的今天看来。

原先所谓的“西洋唱法(美声唱法)”和“中国传统民族唱法”已属于世界各国共同的文化遗产,科学的美声唱法已经不单是外国人的财富。

所谓的“哪些是人家的,哪些是咱家的”的说法就多余了,那些“土洋之争”更是没有意义。

二、新时代,关于“唱法”的名称命名 拿唱法比成人举个例子说说吧,“西洋唱法”是外国妹子,“传统民族唱法”是中国郎,早些年结婚生下个混血娃,长在中国,讲中国话。

出于称呼的需要,“中国郎”和“外国妹子”都有自己的名字,这“混血儿”是中西结合的结果,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出于称呼的需要(无论在自家还是在外婆家),一样要给他取个名。

所以,对声乐唱法的命名,还是有必要。

1、“西洋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命名 首先谈谈“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命名。

对于五、六十年代中国人对唱法命名的问题,我认为,无论是“西洋唱法”还是“民族唱法”的命名,出于当时年代识别需要,这是必然和必要的,好比上面例子中外国妹和中国郎的名字。

“西洋唱法”和“美声唱法”是上个世纪上半叶到中末期中国人对中国以外的国家的唱法的一种普遍习惯叫法。

但对于现在人们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笼统的叫法不合理。

众所周知,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有多少种(或更多)语言文字和音乐,同时也会有不同的歌唱方法,就说当时同时传入中国的歌唱方法吧,就有前苏联唱法、保加利亚唱法、意大利唱法等等,它们之间唱法的差异象中、西声乐唱法差异一样,有个体差异,用一个“西洋唱法”或“美声唱法”来作为统称是不合理的,是哪个国家和民族的唱法就应称为“什么唱法”。

既然我们认可的科学唱法是意大利的belcanto学派唱法,那么,我们以后应把“西洋唱法”改口叫“意大利唱法”或“belcanto唱法”,来源于A国家或民族、演唱A国家或民族语言、流行于A国家或民族的的唱法就叫“A唱法”。

同样的道理,五、六十年代的老一辈声乐艺术家已经把“用西洋唱法的发声方法唱中国作品”这种新唱法叫“美声唱法”,它是新时代的产物,从此是中国人的东西,有别于在这之前的其它唱法,我赞成以后叫它“美声唱法”,这样更容易和世界接轨。

注:以前所说的“西洋唱法”包含多少个国家的唱法,如前苏联唱法、保加利亚唱法、意大利唱法等等,后来普遍认为的西洋唱法指意大利belcanto学派唱法,以周小燕、沈湘等人为代表的老一辈声乐艺术家当时把用西洋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洋为中用”唱中国现代作品这种唱法命名为“美声唱法”“美声唱法”从此被沿用下来。

2、“中国传统民族唱法”的命名 关于“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以前人们习惯叫“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广义地讲可、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和带有这三类风格的创作歌曲的唱法。

作为狭义地来理解,主要是指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时所用的技术方法及一些规律。

这个唱法的代表人物有老一辈艺术家郭兰英、王昆等。

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民族唱法”带有它独特的时代艺术风格,在演唱传统民族歌曲上有它的存在价值,它将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继续流传下去,但是为了与新时代的“中国唱法”区分开来,还是应该沿用它的名字—“中国传统民族唱法”或者简称“中国传统唱法”和“传统民族唱法”。

3、“通俗唱法”的兴起和命名 20世纪上半叶初,特别是在解放后,中国民族之间以及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和融会,外国(主要是欧美国家)的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同时传入中国,对各民族的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新一代的词作者、作曲家基于对现代东西方音乐的“揉和”运用,对现代诗歌和生活(文化)的理解,创作了一大批作品。

这些作品象中国文字被活用一样,创作与演唱均具有不拘一格、通俗易懂的特点,被称之“大众通俗流行音乐”,它的演唱方法叫“通俗唱法”。

三、“中国唱法”是中西声乐艺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中西合璧”的“结晶”产物,在中国,中西演唱方法上的强强结合产生中国声乐唱法的新时代—“中国唱法”时代。

从近代声乐的发展史上看,中国声乐大致有这样几个时期:1、20世纪上半叶以及之前的戏曲和民歌,这个时期是“中国传统民族唱法”的代表时期,中国人对其它西洋国家唱法了解甚少,所以,中国传统民族唱法可谓是“纯民族”的。

2、20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西方音乐也不例外地传入了我国。

由于外籍声乐教师和声乐界不少老前辈出国留学归来,他们有赵梅伯、黄友葵、喻宜萱、周小燕、郎毓秀等,他们把所学到的西洋唱法在各大院校传授和演唱。

他们是我国吸收西洋唱法发展中国声乐唱法的先驱。

在这代先驱的努力培养和影响下,中国民族声乐舞台上多了一种唱法,这种唱法是大多数用来演唱西洋歌剧的方法被称为“西洋唱法”。

经过之后几代人几十年的研究和探索,他们不断尝试用“西洋唱法”的发声方法来演唱中国现代创作作品—“洋为中用”,人们慢慢发现:“西洋唱法”与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中西合璧,形成了中国“美声唱法”。

3、20世纪初期,五四运动前后乃至新中国解放后,中国掀起了“新文字”运动,白话文在鲁迅、郭沫若等几代人的努力推广下,开始流行,现代诗歌为现代流行音乐提供了摇篮和温床。

加上受国外流行音乐的影响,中国出现了“通俗唱法”。

到了21世纪的今天,“古”、“今”、“中”、“外”这几种音乐形式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共存,这几种音乐的演唱方法分别代表自己的特色和中华民族的特色活跃在中国和世界的声乐舞台上。

现代中国声乐唱法是“古”、“今”、“中”、“外”各种唱法的“混血儿”,“中国唱法”是中西声乐艺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中西合璧”的“结晶”产物。

如果需要对它们加以分类命名的话,根据“演唱作品的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语言文字,有不同声乐发声方法”这个原则,在国内,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为“传统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等。

在国外,无论是那种唱法和发声方法,只要它是用来唱中国声乐作品(包括民歌、戏曲和创作歌曲等),用的是中国的语言,它都属于中国唱法,“中国唱法”是新时代中国民族声乐唱法走向世界的新名字。

总而言之,“中国唱法”包括中国本土语言的“传统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

四、我对现代中国“传统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

音乐作为人类的共同语言固然具有语言“表意传情”的功能,作为一门艺术,它具备艺术的审美功能。

从音乐功能角度出发,无论什么国家或民族的音乐,都是相通的和相似的。

然而,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的音乐都离不开民族语言特点、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状况、民族人文状况和民族审美标准。

世界国家和民族间有民族语言特点、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状况、民族人文状况和民族审美标准等等方面的特征区别和差异,也使得世界音乐在音乐风格特征上有明显差异。

自然地,这些音乐作品(这里指声乐作品)在唱法上面就要有讲究的区别。

从声乐艺术这个科学领域,我研究发现:1、“美声唱法”、“传统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简单比较 相同点:“美声唱法”、“传统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中,尽管“美声唱法”是西洋唱法和中国传统民族唱法结合在新时代的的结果,有一定的“外国基因”,与后两者有“遗传血统”上的差别,但在民族语言特点上,由于中华民族汉字运用自古至今的相对统一,以上三种唱法在演唱的呼吸、发声、咬字、运腔、语调、语气和语势等方面基本相同。

不同点:“美声唱法”、“传统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三者中有产生年代先后上面的不同,从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状况、民族人文状况和民族审美标准方面分析,因为以上几个方面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所以自然而然就有了差异,特别在民族审美标准方面。

2、我认为世界上声乐唱法的区别除了语言文字外最大的区别就是声音音响形象的民族审美标准上面的区别。

声乐是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声音形象艺术,由于全世界各国各民族语言文字上面(特别是发音咬字)有很大差别,人们对本土和本土以外语言的审美差异,声乐艺术的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审美标准会不相同。

比如中国普通话里的“儿话音”,北方人讲起来特别溜,舌头儿一翘一翘的,自己讲起来得意也好听,但外国人面对它,除了觉得好奇外,就是觉得别扭,更不用说让他们一辈子唱中国著名的“二人转”了。

意大利belcanto唱法传入中国的时候,最初给中国人的听觉感观形?u>笙喽源趁窀璩ú慌懦灿型夤颂岸俗币谎母芯酢?/P> 意大利belcanto唱法的特点是“音色美妙、清纯,发声自然,音量宏亮,有适当的共鸣和圆润的连贯音,特重的起音法,稳定的持续音,巧妙的滑音,有规律的渐强、渐弱和装饰音,如颤音、倚音、琶音、回音等”——引自赵梅伯《歌唱的艺术》,在声音形象上跟本土唱法比较有西方乐器小提琴和中国乐器二胡音色上面的区别。

有音乐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意大利人的这种声音审美与当时意大利的高大建筑(如高高的教堂、高层的居住宫殿、宏伟的竞技场和剧院)有密切联系。

他们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在这些建筑里面听到的“浑厚”声音音响。

相比之下,中国人古代住的茅棚、窑洞和瓦房(以前还没有高楼大厦),大多数活动在田野、草原、山区海洋和平地等广阔空间下,他们对声音美感的追求是“高亢、嘹亮、委婉有穿透力同时有线条”的声音,自然就发明了古琴、竹笛、二胡等民族乐器,出于同一审美标准,也发展了传统民族声乐唱法。

3、学习“美声唱法”、“传统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最大的关键在于人体共鸣腔的运用 前面讲过三种声乐唱法的区别就是声音音响形象的民族审美标准上面的区别,声音音响形象在声乐演唱方面就是指声音共鸣。

美声唱法,它在声音音响形象的审美标准上与意大利belcanto唱法的要求是一样的。

研究意大利的歌唱语言时,我们发现,意大利语相对于汉语和英语,它的元音只有五个a、e、i、o、u,发音上比较简单,能连读就连读,见什么就读什么,发音单纯,更方便歌唱上面的连读和延长。

以上特点自然会跟意大利唱法丰富饱满的声音线条和充分的共鸣有审美上的联系。

人体共鸣腔包括:头腔、额腔、窦腔鼻腔、口腔、咽腔和胸腔等。

一般说来,头腔、额腔、窦腔鼻腔是“高音的主要共鸣腔;口腔、咽腔是中音共鸣腔;胸腔是低音的共鸣腔。

美声唱法要求“浑厚有力”、“声音圆润”“明亮丰满”、“有金属感”、“有面罩感”就是共鸣腔整体的运用和“做功”,男女高低声部一样,只不过相对不同的作品风格和高低音要求,在各个腔体上调节比例而已。

传统民族唱法源自于几千年的古老中国民族文化,从古代《诗经》、楚辞年代到我国的民国时期经历了数代音乐文字语言和唱法上的提炼。

千百年来,中国历代声乐家们对民族声乐唱法的特点和规律都曾作过精辟的论述。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多半集中于元、明、清三代。

元代燕南芝庵所著的《唱论》,明代朱权所著的《词林须知》,明代魏良辅所著的《曲律》,明代王骥德著的《方诸馆曲律》》,明代沈宠妥所著的《度曲须知》,清代李渔著的《闲情偶寄》,清代毛先舒著的《南曲入声客问》,清代徐大椿著的《乐府传声》,清代王德晖、徐原zhi著的《顾误录》等等,堪称古典声乐论著中的精萃。

这些论著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中国民族唱法对歌唱的咬字吐字、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润腔及情感的表现等的要求、规范和审美标准。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民族声乐文化的精神本质,对当今的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都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从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的语言研究中发现,中华民族的语言发音元音较复杂多变,辅音较多,声调有四至八声之多,以现代汉语发音规律来说,汉语以声(五声)韵(四呼)、调(四声)为特点,因此就形成了以汉语为歌唱语言的传统民族唱法的韵味和美感,它们是咬字发音上口腔、咽喉腔和鼻腔都要积极的参与念字,而且要根据声母产生不停巧妙灵活的转换,这样的转换必然会于声音共鸣联系起来。

一般来说,缘于汉字咬字发音的快速轻巧转换的特点,胸腔共鸣参与发声的比例较少,所以,传统民族唱法在演唱传统民族歌曲特别是古汉语时代作品时要适当减少胸腔共鸣,同时注重头腔、鼻腔咽腔和口腔共鸣。

通俗唱法与前两者来说,在中国兴起得较晚一些,从物缘上说,通俗唱法尽管在风格上与前两者形成一个较大的变异,但还是受到深刻的影响,它们三者现阶段的发展的这叫做“比较中发展”。

通俗唱法之所以“通俗”,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采用的语言是大众语言(白话文),表达的思想内容也“平民化”,咬字发音在一定程度上不讲究(当然,在作为专业学唱上要讲),所以,唱歌时不要求声音有严格的审美标准,它的审美标准只在传情达意上。

再加上近代先进的电声乐器和音响设备在通俗音乐上面的运用,减弱了听觉上对通俗唱法在发声共鸣上的要求。

综上所述,通俗唱法较口语化,在日常生活中最接近平时说话的发音——较多用咽喉腔和口腔,头腔和胸腔视风格和音高等方面要求适当调配。

因此通俗唱法的学习重点放在科学的说话用嗓方法基础上,讲乐感和歌曲处理,当然,从声音发声方法的美感方面必须通过声乐教师“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最好嗓音潜能。

4、学习和运用上,几种唱法可以同时存在 “学习和运用上,几种唱法可以同时存在。

”这句话包括几层意思:1)在地域上说,在中国社会,“美声唱法”、“传统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作为唱法种类和流派可以共存。

2)从个人来说,这三种唱法都可以由声乐老师来教和学生来学,而且一个人可以在专业上同时运用三种唱法。

举例子说吧,在外国现在有个著名的盲人歌手,名字叫Andre boceli,他不仅通俗唱法唱得好,而且意大利唱法也唱得好(他们的通俗唱法和意大利唱法相当于中国的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国内最近涌现的一大批年轻歌唱家如魏松、戴玉强、宋祖英等等无不是美声、民族和通俗样样能唱的。

总而言之,随着中国声乐艺术声乐的发展,在唱法上研究的不断成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很欣慰、很自豪的看到:我们的中国唱法已经代表了新时代的民族文化站在世界的大舞台上。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