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关注新教材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9-04-12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2002年8月以来,义乌市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载体进行了教育改革实验。

通过半年多的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有了较大突破,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一些教师由于对教育理念把握不准,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下面,笔者结合《音乐课程标准》内涵,谨谈谈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四个方面的问题,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教师的知识面不够宽泛,缺乏综合音乐教学能力 新教材以“人文主题”为单元,强调音乐教学不同领域间(如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开阔视野,对多学科文化知识有广泛的涉及,善于发现音乐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教学中相互融合与渗透。

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时常会出现问题。

如在教学歌曲《其多列》时,有位学生问老师:“其多列是什么意思?” 因缺乏对词义的了解,教师随口说:“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吧!”而后,在创编歌词练习中,学生在“其多列”处均换上该班同学的名字。

而事实上“其多列”在哈尼语中是“快快来”的意思。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感到,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的空间多了,但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转变,他们很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各种各样的与本课相关的信息。

因此,教师首先要练好“身外功”,加强知识储备,拓宽知识视野,从而深入浅出、出神入化地引导学生学习。

二、抓住了教改的壳,摒弃了音乐的魂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但兴趣决非音乐教育的全部。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悖离了音乐本体,片面强调音乐的趣味性,走入了音乐教育的误区。

如在教学歌曲《龙咚锵》时,有位教师从情感入手,以“春节联欢晚会”开场的视听同步的情景画面导入,使学生沉浸在过新年的喜庆气氛中。

但下面的环节却出现了设计偏差:学生一会儿敲锣打鼓、一会儿放鞭炮、一会儿律动表演,好不热闹,可整个过程学生虽然参与到活动中,但没有注意聆听音乐,因而得不到应有的音乐审美体验。

吴斌老师曾说:“音乐是直觉经验,而这种经验必须通过音响获得,没有音响获得的经验不成音乐。

”因此,音乐教学的根还在于要把握音乐的“魂”(即音乐的要素),音乐教学必须实现以技能、技训为主向以学生参与体验为中心、以直接经验为主的转变,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三、教学过程中教师包办的多,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机会少 学生的参与应该是自主的、自然的,其对音乐的体验应发自内心,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但现实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师“铺”得过实,学生缺乏想象空间;教师引得过多,学生缺乏自主参与,课堂教学丧失了个体生命的灵动和发展个性的氛围。

如在教学第十三册第二单元《天山之春》时,有位教师采取包揽式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地理知识及民俗风情,然后“包办”释疑,指导学生用手鼓拍击节奏“×××|××|| ”,最后教师又示范教学 “摘葡萄”、“托帽式”、“抱月式”等新疆舞蹈动作。

由于教师“包揽”讲解、点拨,“包办”学生的思维,未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空间,使他们丧失了学习兴趣。

四、问题的设计与实施随意,没有突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创造性地设计问题是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提问应突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功能:通过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学习与探索学习;突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学会学习与思考。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往往没有价值,提问更多的是关注怎么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思维走。

在教学“音的高低”时,有位教师在钢琴上刮奏上行音阶,问学生:“小猫往哪儿跑了?”学生回答:“往楼上跑了。

”于是教师又用较强的力度刮奏,问:“声音越来越怎样了?”学生回答:“越来越强了。

”(教师弹得确实越来越强了,但教师其实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说出声音是越来越高了。

)师无奈,只好改变力度轻轻地刮奏,学生又回答:“越来越轻了。

”教师“诱供”不成功,学生还是没有说出教师预设的答案。

从这一案例可知,不是学生回答错误,而是教师本身出了问题。

教师的提问旨在引出确定的认知结果,实现预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可结果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如果当时教师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思路,顺着学生的思维走下去,实施生成教学,就可能出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局面。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时机,还要掌握随机应变、换位提问、答案开放、问语精当等提问技巧,真正使提问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计划、教案的过程,更是课程内容不断创新、开发以及资源持续生成、转化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改变”的内涵,加强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再解读,对“学习方式”的再认识、对“人文关怀”的再落实、对“教学设计”的再完善,使课改实验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主编《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2、《课程·教材·教法》第十期鲁献蓉《对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提问技能的思考》,2002年。

3、《中小学音乐教育》第四期孙莉《新课程标准下“冷”与“热”的思考》,2003年。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