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减少“刻意的教育”
时间:2019-04-12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孩子在当“孕妇”时,在给妈妈洗脚时,在乡下生活时,始终知道这是游戏,好玩、有趣,哪怕在乡下呆一个月的确很艰苦,孩子也会对自己说:“不要紧,反正也就一个月嘛!”教育有时候需要游戏,但游戏本身并不完全等同于教育。

  没有人会否定教育有着鲜明的目的性,但无数成功经验已经证明,教育的意图隐蔽得越好,教育效果就越佳。

不动声色,不知不觉,了无痕迹,自然润物,潜移默化……这些都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教育的境界。

  与这种“自然的教育”背道而驰的,便是“刻意的教育”———大张旗鼓,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声泪俱下……生怕学生不知道是在教育他们,教师毫不隐瞒自己的教育意图,甚至公开说:“我是为你们好哇!”比如,为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妈妈十月怀胎之不容易,便让孩子腹部负重一周,以体验怀孕的感觉;比如,为了让学生孝敬父母,便让孩子回家给妈妈洗一次脚;又比如,为了对孩子进行磨难教育,便在暑假把孩子带到农村住一个月,让孩子下地干活,体验农民的艰辛。

  这些教育形式都很有创意,也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偶尔用用也无妨。

但关键是,切不可高估这些教育的效果。

当然,活动之后,孩子会写作文说自己如何如何“深受教育”,“体验到做母亲的不容易”,“尝到了乡下劳动的艰苦”云云。

但这些表白并不能作为教育实效的真正依据。

过了几天,不孝敬的孩子照样不孝敬,不劳动的孩子照样不劳动。

孩子在当“孕妇”时,在给妈妈洗脚时,在乡下生活时,始终知道这是游戏,好玩、有趣,哪怕在乡下呆一个月的确很艰苦,孩子也会对自己说:“不要紧,反正也就一个月嘛!”教育有时候需要游戏,但游戏本身并不完全等同于教育。

  我们所提倡的“自然的教育”,通俗地说,就是培养孩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爱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懂得表达爱并传递爱的生活习惯;学习教育,就是培养学生酷爱知识勤奋读书乐于探索的生活习惯;劳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在家庭乃至以后在社会勤劳的生活习惯;吃苦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在平凡的日子不畏艰辛苦中寻乐的生活习惯。

这样的教育,同时又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而且是大人孩子共同的生活———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教师当然也要做到,或者说,大人以自己自然而然的品行,感染着孩子。

这是“自然的教育”的最高境界。

  比如关于感恩教育,我做班主任时是这样做的:让孩子们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随时想到不要让父母为自己焦虑担心,并力所能及地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让孩子们每天下午按时回家,不要让爸爸妈妈一次次在阳台上忧心忡忡地张望;回家后,第一句话是给爸爸妈妈说:“爸,妈,我回来了!”出门时,不忘记给爸爸妈妈说:“爸,妈,我走了!”在饭桌上多和爸爸妈妈聊学校的事,还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每天晚饭后帮着爸爸妈妈收拾碗筷,并洗全家人的碗……这些都不是一次两次规定的“作业”,而是持之以恒的生活,最后变成习惯。

  我女儿也是这样。

她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每天晚上洗碗,无论中考还是高考都没中断,一直坚持到现在———现在她已经工作了,但只要在家吃饭,肯定是她洗碗。

无论我的学生还是我的女儿,都没有体验过妈妈怀孕,也没有被要求给妈妈洗过脚,但他们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学会了感恩与孝敬。

我们自然而然地营造了一种爱的家庭氛围,这种氛围必然滋润着孩子的心。

小时候,女儿曾天真而认真地说:“我长大了要挣好多好多钱,让爸爸妈妈过上好生活。

”昨天,她说:“如果我现在去挣大钱不是没有机会,但那就会常年在外不停奔波;现在我没挣大钱,却天天和你们在一起,哪种生活更幸福?”我说当然是现在,因为幸福就是一种愉悦温馨的感觉。

女儿说她“挣大钱不是没机会”可不是吹牛。

她留学国外,后来在香港读硕士,完全可以在国外或境外找工作,但她执意回到成都。

理由就是一个:“爸爸妈妈老了怎么办?”  自然而然的教育,培养的是孩子自然而然的善心与善行。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