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莫扎特·索尔·魔笛主题与变奏曲(普及版)
时间:2019-04-11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作者:wangjianguo《魔笛》一直是吉他演奏的最经典曲目之一,常常作为吉他演奏会上的保留曲目之一。

个中原因,我想包括:曲作的原曲《魔笛》乃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之一——莫扎特临终前最后一部作品,同时也是他使民间歌唱剧(Singspiel)地位得以提高的一部重要作品,这部歌剧本身倍受人们青睐;其次,吉他作曲和演奏家索尔的成功改编,在充分展现原剧主题的音乐性的同时,极大发挥了古典吉他的音色及乐器特性,从而使其成为古典吉他音乐音乐性和技巧性兼备的经典作品;其三,这首改编曲本身的指法技巧和演奏难度,使其成为吉他爱好者或吉他演奏家的技巧训练及进阶、挑战自我演奏水平之用,并可作为听众评判演奏家音乐及技巧水平的重要曲目之一。

如果要了解《魔笛》的前世今生,大家可以先听听歌剧原版,然后了解曲作者、作曲背景及吉他改编曲的基本情况。

歌剧: http://resource.hkedu.sh.cn/resource/music/YGYYZP/GJ/md01.mp3http://resource.hkedu.sh.cn/resource/music/YGYYZP/GJ/md02.mp3http://resource.hkedu.sh.cn/resource/music/YGYYZP/GJ/md37.mp3莫扎特 Woi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27-1791.12.5)奥地利作曲家,生于萨尔茨堡。

自幼从父亲学习音乐,4岁便公开演奏古钢琴,5岁开始作曲,有神童之称。

7岁随父巡演8岁首演他的第一部交响曲。

1781年定居维也纳,成为欧洲第一位自由职业的音乐家。

1789-1791年在欧洲各地巡演,大获成功。

最后几年成为共济会会员。

此时创作的歌剧《魔笛》等作品反映出共济会的道德观。

去世时年仅不到36岁。

莫扎特下笔神速,在动笔时脑中已有完整的乐章。

作为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之一,他的大量作品涉及各种体裁,其音乐博采德、奥、意、法诸国精华,风格典雅,感情真挚,朝气明快。

后期的作品,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

他的最后3首交响乐作品(第39–41)是莫扎特音乐的总结,也是18世纪末西方音乐中的杰作。

16岁结束旅行演出到1781年之间是莫扎特创作和生活陷入困境的时期。

莫扎特在维也纳的最后十年,是他作为自由音乐家进行创作的最重要时期,也是他以对艺术对自由的执著信念向社会抗争的十年。

自由对莫扎特来说同时意味着贫困。

但莫扎特不怕贫困,坚忍的忍受着贫困的煎熬,他说:“我们的财富保存在头脑中——没有人能把他从我们身上取走,除非砍下我们的脑袋。

”但贫困却过早的夺去了他的生命,在他去世的时候,屋中没有一根木材取暖,病到在床的妻子无法为他送葬,至今人们找不到埋葬他的地方,而在临死前,他仍默吟着自己心爱的歌剧《魔笛》的旋律,在音乐的庇护下闭上了眼睛。

这最后十年莫扎特写下了自己最辉煌的作品,包括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

《魔笛》是一部深具哲理意味的德国民族叙事歌剧,上演于1791年(作者于同年逝世)。

在这部歌剧中,莫扎特运用通俗易懂和引人入胜的神话剧的形式,体现了他的“乌托邦”理想,即智慧终将战胜愚昧,光明终将战胜黑暗,善良终将战胜邪恶。

这部歌剧的剧情十分离奇和稚气,情节的发展也有不合逻辑之处,但歌剧上演后取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这无疑体现了当时的欧洲民众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向往。

故事的中心情节叙述了古埃及一个叫做艾米诺的王子,同他所爱慕的少女帕米娜的爱情经历。

埃及王子埃米诺为巨蛇追赶,危急中被夜女王的三个嫔妃所救。

夜女王让王子看自己的女儿帕米娜的像片,使他心中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并诳称帕米娜被伊西斯神庙大祭司萨拉斯特罗拐走,答应只要王子救出帕米娜,就把女儿嫁给他。

埃米诺接受了这一使命,随身携带夜女王所赠魔笛一支,另有快乐的捕鸟人巴巴基诺手执串铃从旁相助。

他们在象征光明的萨拉斯特罗的帮助下,经受了种种考验和曲折,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埃米诺和帕米娜幸福地结合,巴巴基诺也找到了自己称心如意的情人巴巴基娜,而代表黑暗和邪恶势力的夜女王和摩尔人终于被赶走。

《魔笛》的第二幕是二重唱,旋律爽朗跳跃,节奏明快轻捷,加上生动活泼的舞台表演,充满乐观和幽默的气质,与宗教的庄严肃穆相比,这段咏叹调洋溢着世俗的温暖和热情。

这一幕的主题“巴巴基诺的魔铃”被西班牙吉他作曲家索尔改编,便成为吉他演奏的最经典曲目之一《魔笛主题变奏曲》,这也是索尔的变奏曲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首。

其主题大意是:巴巴基诺跟帕米娜往塔米诺的笛声方向逃去,被摩尔人莫诺斯塔托带领奴隶们追上,把帕米娜逮住捆上,用枪对着巴巴基诺,正准备教训他们一顿时,巴巴基诺拿出银铃说:“冒险犯难的人通常会获胜,来吧,我亲爱的铃声” ,然后奴隶们奇迹般的把枪拿走,给帕米娜松绑,一起唱好美的铃声。

就是这段有铃声伴奏的合唱的旋律,索尔用它来做主题,就形成了《魔笛主题变奏曲》。

众所周知,索尔的作品具有典型的古典风格。

吉他的发展在18世纪一度走向了低潮,正是由于包括索尔在内的吉他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努力,使吉他的地位蒸蒸日上,在音乐论坛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后来的塔雷加、塞戈维亚等大师正是沿着索尔以及其他象索尔一样的音乐家开辟的道路,才最终使吉他成为了象今天这样有极高声望并且受人尊敬的乐器。

索尔的吉他作品至今现存100余部,以《伟大的独奏》、《魔笛主题变奏曲》、《月光》等为代表作。

他的吉他作品是把音乐性放在第一位的,即便是大量的练习曲,不仅仅有着很好的技巧练习价值,而且都有其完整的音乐性,索尔也因其在吉他史上的杰出贡献而被后世尊为“吉他史上的贝多芬”。

其中,《魔笛主题与变奏》是这样炼成的:索尔在1827年左右决定停止在世界各地的访问和表演,在巴黎渡过余生。

就在这一“退隐”时期,他写出了大量练习曲以及改编出了《魔笛主题与变奏》。

《魔笛主题与变奏》有可能是索尔所创作的最伟大也是最难于演奏的作品,演奏者必须有极高的技巧和音乐艺术鉴别力才能很好地驾御这首乐曲。

乐曲的整个结构分为八个部分,包括序曲、主题、5个变奏、尾声等。

其中,主题乐段是莫扎特的旋律加索尔编配的织体,其余5个变奏、序曲、尾声都是索尔编创的旋律,但其中不断闪现着莫扎特的风格。

各个部分都有不同的细腻技巧和丰富的音乐情绪和个性,全曲的驾御及处理取决于演奏者的技巧水平和音乐素养。

结合我自己练琴的体会,介绍一下这首曲的基本情况及我的演奏难点。

第一部分:庄严而神秘的序曲。

难度不大,主要是注意三连音和附点音节的节奏、强弱的变化对比、高把位泛音的迅速到位等方面。

在高音旋律、低音和音织体及空灵的泛音中,铺垫庄严神秘的气氛。

在许多吉他演奏者的演奏版本中,不少都略去这一部分,是出于与主题旋律关系不大还是技巧性一般的原因,还是其他方面的考虑,我不得知;但我觉得少了序曲的铺陈,全曲当然不完整,主题直接出现的感觉很突然,更重要的是,少了气氛的烘托,不利于主题的理解和听者的再创造。

第二部分:魔笛主题。

这一主题分A和B两段,直接导致了以后每个变奏都走了这个格式,两段旋律的对比再现歌剧对唱的影子。

轻灵而快活的节奏,似乎是在表达正义战胜邪恶后的欣喜。

从这主题部分开始,进入了《魔笛》演奏上的一个难点——左手的勾弦:既要保持一定的力度和音色,使旋律的进行轻盈优美;又要自如地在不同品位之间快速地转换和弦,使主题的展开流畅而不滞顿。

另一个难点是右手各手指的独立性,例如每段的最后一小节。

第3小节有人采用了装饰音,但不用似乎更容易弹得流畅,也不影响主题(这跟第四部分第5小节类似)。

第7小节向第8小节转换的过程,要不留痕迹,也不容易。

第三部分:主题变奏1。

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了“装饰变奏”的手法,使主题轻快敏捷而华丽,注入了一股民间音乐的气息。

演奏难点:一是“装饰变奏”对左手勾弦质量的要求,我总是苦于勾出的音符颗粒性不强,模糊不清,需要痛下苦功;二是第一段第3小节和第二段的第5小节,对音阶爬行的速度要求高,这与最后一部分(尾声)的最后几小节中的音节爬行要求一样,听罗梅罗的演奏,爬行得就向一阵风,真佩服大师们的绝活,看来得在音阶练习上狠下工夫。

第四部分:主题变奏2。

这一部分转入同名小调,色彩也随之而变。

通过调性的改变和节奏上的迟缓变化烘托出戏剧性气氛的突然转换,使人感觉到一丝淡淡的忧伤,但却是快乐中的忧伤,显然对主题从另外一个角度的进行的反思和诠释。

演奏难点:一是如果初学又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密集地寻找各个和音和弦的指法就够累,在演奏时飞快地转换但同时不影响主题变奏旋律的进行,当然更需苦功;二是节奏上和力度上的把握,慢中有快、附点音符、强弱变化,没有对主题音乐的深刻把握和轻松驾御,在忙乱的大把换位中就自顾不暇了。

第五部分:主题变奏3。

这一部分又是一个情节上的突变,在轻快舒展的旋律中,展现了较为优雅的主题形象,仿佛从淡淡悲伤中走了出来,进入快活的情绪状态。

演奏难点:一是在轻快的旋律进行中,把不规则的和声表现出来,给人一种在优雅的形象中不时伴随着阵阵低吟浅唱的感觉;二是高音旋律要旋律清晰且节奏稳定,颗粒性强,右手的指法安排当要精雕细凿为妥。

第六部分:主题变奏4。

这一主题变奏较为热烈,采用“和弦变奏”的手法,仿佛在举行一场精彩的舞蹈表演。

演奏难点:一是左手从低把位到高把位迅速跳动转换,准而不乱;二是右手指法aim在1、2两弦上的跳动轮换,对分解和弦的快速演奏;三是消音技术处理好休止符,凸显节奏强烈的舞蹈形象。

第七部分:主题变奏5。

这一变奏回到了前面的“装饰变奏”,用热烈的三连音和繁忙的织体,表现一种仿佛节日气氛似的盛大欢庆,形成全曲的高潮。

演奏难点:一是三连音中间左手勾弦,并且要快速上下转换,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二是右手右手指法aim在1、2两弦上的跳动轮换,音色统一,旋律突出。

第八部分:尾声。

这一部分为全曲的结尾,旋律与主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