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综艺 > 《中国好声音2018》回归!比起播出事故,这一季的创新赛制更重要
时间:2019-04-0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昨晚,新一季《中国好声音》播出,但在一位学员演唱时发生播出事故:现场只有伴奏音轨,导师说话、学员演唱的声音都没有播出。

目前节目组已经就此道歉。

但瑕不掩瑜,这个备受瞩目的综艺IP,观众更关心,除了“新歌声”改回《好声音》,导师“战车”改回“座椅”,新《中国好声音》到底还有什么看点?梅丸君认为,除了要关注模式,还要关注节目视听语言的变化。

模式:从“欧美节奏”到“韩综”模式《好声音》是中国电视荧屏上为数不多的“强模式”节目,我们以原来“the Voice”为基础的欧美模式和“中国新歌声”时期的国产战车模式为参照,新的《好声音》在环节上作了很多调整。

1.大幅度调整盲选宏观赛制“选手池”:它首先确定了140名学员的“选手池”,今年的《好声音》选拔,将限定在这一波人中。

这是节目首次把“盲选前”的选拔过程展示在节目环节中,与梅丸君一年前写给《新歌声2》的总结不谋而合。

一年前的文章中梅丸君预测海选的颠覆式设计。

导师点歌:每个导师手上有个歌单,他们轮番点歌,从而随机决定出场顺序。

这其实是“选手池”的拓展,目的就是让游戏聚焦在现场发生,让学员的临场感更强,意外更多。

6强卡位战:其次,大幅缩减导师战队成员,每位导师战队只有6个名额,进行卡位战。

如果人员已满,将会进行Battle,率先占位的学员将额外演唱一首歌。

目前第一期还没有触发Battle,但一个待上场学员解释了赛制。

与今年播出的网络综艺《这!就是街舞》《明日之子》采用了类似的策略,其目的就是利用有限席位,“挑起”选手与选手之间的冲突。

这个设计是想丰富盲选的层次,让以往第二阶段才出现的Battle战,提前到来。

2.微创新·转椅选人每一个转椅背后都有一块LED屏幕,它将用作学员指定观看一名导师的面部表情。

整个转椅从背后看,就像四张笨重的扑克牌。

这个设计其实是对选人环节的丰富,看起来更像是为了和欧美模式区分而非要做的设计,并不是节目的“模式眼”。

而且它也放弃了一些元素,比如每个导师身后都不再有“名牌”。

一些镜头并不能完整交代谁坐在椅子后面。

the Voice椅子背面都会有导师名字总之,在宏观赛制上,进一步给导演组做减法,给游戏规则的“真人秀”部分做加法。

在微观环节上,给“歌唱”之外的环节增加更多趣味性。

视听语言:全面去“the Voice”化如果说从欧美“好声音”到国产“新歌声”,还只是换汤不换药的游戏创新,那么新《中国好声音》,试图改变镜头和声音语言,改变节目风格。

例如,在第一期节目中间,打破了VCR+学员的玩法,连续展示了3组谢霆锋“单转”学员的现场。

和以往动用浙江卫视的频道声解说不同,这次全部用其他导师、选手对谢霆锋策略的采访同期声完成了叙事,这在电视语言中是非常高级的做法!混剪部分大面积运用采访和画外音这是打破了“时间线”的逻辑,属于“单一主题”的情节化剪辑。

这标志着新《好声音》从盲选开始就有了剧情叙事。

除此之外,据梅丸君不完全分析,新《好声音》在视听语言上有以下几项细节变化:(1)原来由家属组成的第二现场,今年改成了“选手池”的反应画面。

当然也包括了已获得转身的学员的反应镜头。

(2)在选人之前,增加了补充采访作为画外音,强化了导师和学员内心戏。

每位导师都需要回答“为什么要为这位学员转身”。

而每一位学员也需要解释“为什么要选这位导师”。

(3)增加了导师在转椅上的采访这种小规模的真人秀,大大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4)“人物关系镜头”重回舞台战车的设计曾让人物关系镜头绝迹舞台,但今年又回来了。

比如反应“导师—学员”关系的镜头:The Voice的经典构图转椅回归,让关系镜头重回舞台反应导师和导师关系的镜头:第三季《好声音》中转身导师和未转身导师的互动、今年这个镜头有点尴尬新《好声音》打破了欧美模式“VCR+学员演唱+导师抢人+学员反转”的“波峰-波谷”式节奏,转向更偏向「卡位战」和「Battle战」等近两年爆红的网络选秀模式。

这是新《好声音》在选拔逻辑上作出的重大调整。

这也恰好说明,“本土化”已经不是模式节目迫切的目标,“与时俱进”的口味调整才是。

自版权纠纷以来,灿星围绕着“盲选”一直在做创新研发,这里面有成有败,但这种努力的过程,应该值得鼓励。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